高敏感族心理受傷卻拼命壓抑?為了修復關係而過度努力,小心陷入惡性循環
不管是看起來就很細膩的人,或是看不出內在很脆弱的人,其實都同樣擁有無法估量的煩惱。
不管是看起來就很細膩的人,或是看不出內在很脆弱的人,其實都同樣擁有無法估量的煩惱。
遲鈍意味著對人際互動的後知後覺、對不舒適的不痛不養,聽起來不太好對吧?這卻成為我一步步振作的力量。
容易受到外在事物影響、常常跟自己過不去,你也是「內耗型人格」嗎?厭世哲學家整理出五種自救指南!
你常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況嗎?所謂「高敏感鬥士」深受情緒影響,你也是其中一員嗎?別擔心,你不孤單!
高敏感者容易被說情緒化、不開朗、難相處,但這樣的他們同時也體貼、照顧他人、有豐富的想法與有趣的靈魂!
根據研究,HSP 對環境和他人情緒的敏感,讓他們成為比較有創意和比較有良心的人,許多藝術家、詩人都屬於 HSP。但是,這類人士同時也是憂鬱症和精神疾病的高危險族群。
你需要的是一個珍惜你強的方面,也珍惜你不那麼強的方面,並且能夠給你一些「反哺」的人。換句話說,這個人喜歡和欣賞是你整個人,同時他也有你欣賞的部分,你們之間的給予和啟發是相互的。
研究顯示,每五人之中便有一人是「高敏感人格」,他們的大腦神經系統與眾不同,他們未必害羞而是能力出眾。
你也是嗎?生活中彷彿不僅需要承擔自己的情緒,還需要額外肩負一份別人的情緒,有時想要視而不見,卻關不上自己異常敏銳的「雷達」。
高敏感族是融合了各種不同特徵的一群人。諸如:「有良知的」、「很有創意」、「容易獲得靈感」、「容易受他人影響」、「很有同情心」等等。儘管這些特徵可能會為人生帶來負面影響,但這些特徵同時也是成就創造力、同理心與親密感的來源。人們經常會忽略一個事實—在安定環境中,高敏感族較一般人更容易感覺到幸福。
在訪問中,Emma Stone 坦言:「我的治療師非常感謝 Jennifer,因為 Jennifer 的存在就似是我的『出口』,把我的焦慮或痛苦轉化成某種對我有益的東西」。
因為《情緒勒索》一書爆紅,周慕姿可能是當下知名度最高的心理諮商師,但即便是這樣的她,也有自己要處理的情緒問題。
你經常「想太多」嗎?你常被人說太敏感、太脆弱、玻璃心嗎?你可能是「高敏感」一族。
「診斷名稱通常會說是廣泛性焦慮症,我從 16 歲開始跟它對抗,那時主要是人際上的焦慮,直到現在將近 20 年了。我好長一段時間會胸悶,好像氣管卡了 50 塊硬幣,有時候這個 50 塊會消失,有時候會覺得一個氣吸不上來,隔一陣子就得大口呼氣,或不知不覺憋氣、肩膀僵硬,有的人會胃食道逆流或臉泛紅、手抖。我焦慮的時候還有一個明顯的症狀是咬指甲,有時咬完才發現我剛剛在焦慮緊張。通常可能是接近一大群不認識的人,或我在做一件其實根本不想做但得做的事情。」
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常身心俱疲腦袋停不下來,那麼你很可能是高敏感族群,而高敏人需要的是「特別的休息」⋯⋯
你是不是走在路上覺得大家都在看你?心理學研究發現,在社交焦慮者身上,存在著注意力分配的偏差的問題。
具有亞斯特質會有什麼影響嗎?作家海苔熊透過親身經驗,分享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活出真正的自己。
高敏感者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於是日常生活就像在與周遭人事物打仗。或許,這四個人生課題好好練習⋯⋯
憂鬱症並不是一種無病呻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心理疾病,是一種可能在二十一世紀影響人類數量最多的疾病。
高敏感特質的人,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情緒,如果不想被影響,就把共感能力放到自己身上,先平靜下來。
雖然高敏感族擅長傾聽,但如果總是在付出,也會感到疲憊,你的天賦應該先用在自己身上,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別人。
曾經有陣子找工作找得很不順,和朋友訴苦的時候,總是會得到這些回應,當下雖然嘴上說認同,但心上又會和自己過不去的卡在死胡同裡,那時候還不了解甚麼是高敏感特質,只以為是金牛座的鑽牛角尖在作怪,或是生理期前的慣性憂鬱。後來才了解,想太多、負面思考、過度追求完美,其實都是高敏感族的特質,在不了解這些特質前,你是不是也常常為自己過度氾濫的情緒感到無奈呢?
養育敏感孩子的最大挑戰來源於別人看待孩子的眼光,你要保護好孩子免受其他人言論的傷害。如果有人評價你的孩子行為「不正常」,你可以說:「她只是喜歡仔細觀察和熟悉環境。等她準備好了,就會放開來的。」
有一類孩子,對外界環境很敏感,明明是「小事」反應卻很大,情緒很易激動⋯⋯你認識這樣的孩子嗎?還是你的孩子就是這樣?心理學學者 Dr. Michael Pluess 將這種高敏感孩子稱之為「蘭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