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沒這麼愛了?對伴侶產生「間歇性厭惡感」的 5 種原因|關係心理學
「間歇性厭惡伴侶」是親密關係中常見的狀況,但卻有 5 種以上的可能原因需要探究,這是改善關係的契機。
「間歇性厭惡伴侶」是親密關係中常見的狀況,但卻有 5 種以上的可能原因需要探究,這是改善關係的契機。
你和曖昧對象,在公眾場合會牽手嗎?心理學專家提供 3 種舉動,幫助你判斷對方是否想發展長久親密關係。
愛情關係,成熟個體是能親密又獨立,讓我們透過心理學的共生關係(Codependency)習得愛情。
通過力量感和自我洞察,放下美好形象的偽裝,學習敞開真實的自己,以建立一段無壓榨、只有親密感的關係。
當對方犯錯,你很想譴責他之前,先問:「發生什麼事情了?你看起來很沮喪,你願意跟我分享嗎?」
我們有可能因為期待忽略了對方真實的樣子,並因此頻頻感到失望。比如,你一直期待一個溫柔體貼的伴侶,希望自己的伴侶朝這個方向努力。但事實上他可能木訥或過於理性。他很愛你,但不太會用溫柔體貼的方式愛你。你因此失望,覺得對方不夠努力,但對當下的他來說,你的期待或許的確不夠合理(Jacobson, 2018)。
心理學家 Winnicott 認為,當一個人自己沒有擁有過某種感受時,他也沒辦法接收到來自他人的相應的感受。就像關於愛的「接收開關」沒有被打開,此時,無論身邊有多少愛意環繞著,他都缺少一種情緒上的真實感,而沒有辦法真切地感到「被愛」。
經營和評價兩個人的關係時,可以更多從自身的感受和具體處境出發。即使兩個人是某種補足式的穩定,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維持著關係,那也不必過分擔心外在標準的眼光,保持屬於兩個人的「小瘋狂」,有時也不失為一種珍貴。
如何判斷親密關係適不適合走下去?透過 4 個面向觀察,了解彼此對這段感情的共識。
無論是多麽親密的關係中,你都沒有為他人情緒買單的義務。內疚操控表面上看,你滿足了對方的要求,實現了他的願望,是一件為對方好的事情。但實際上,這種帶著明確目的的、不真誠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對你們雙方,以及這段關係,都有害無益。
無論是在曖昧中、還是已在穩定的伴侶關係裡,都需要持續學習如何滋養一段能帶給人們豐盛能量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