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兒

作為一個「酷兒」:在做自己前,必須先摘下面具

大一的第一個學期,我修了一堂「酷兒研究」的基礎課(Introduction to Queer Studies)。還記得在修這堂課的同時,身邊有不少朋友問了我一些問題:酷兒是什麼?修這堂課對你有什麼幫助?這篇文章我將先與大家簡單地介紹「酷兒」,再針對「修這堂課對你有什麼幫助?」,列出三件我從「酷兒研究」基礎課中所學到的事。希望大家也能在這三件事的引領下,突破框架、勇敢地做自己。

讀者創作 2019/07/05 上午11:00:00

【酷兒不酷】當一個同志,過節怎麼這麼難?

酷兒離散這聽起來充滿詩意的概念,講述的其實是酷兒生命被家/國拒絕並排擠在外,卻又經常被國/家拿來做為「現代性」象徵的矛盾關係。酷兒離散中的主題,也就是游移國家邊界的移民者,因為離家而能暫時脫離傳統家庭價值的束縛,卻也必須面對「回不了家」的後果。

2017/12/28 下午 4:30:00

【酷兒不酷】每個人心中都有魔鬼與不倫不類的慾望

儘管「酷兒恐怖」這個次類型文化一直都潛伏於主流影視文化中的一角,這幾年我們見識到酷兒恐怖正要發光發熱的時代。其中一個原因是全球對於同志的媒體曝光率越來越變成一種常態,所謂「典型」的同性戀印象對於大種已經不陌生,就因為正典的形成,也使得推翻正典能夠成為一種集體破壞青少年般的反叛樂趣。換句話說,主流的氣氛已經使得同志再呈現的政治正確性不再成為唯一的道德必要。

2017/11/22 上午11:30:00

【酷兒不酷】我們來到後酷兒時代了嗎?

我們必須記得,任何一個概念都包含著自己的反面:「A」與「非 A」 成就了一個完整的、獨特的概念。我們論述中的「正常」與「不正常」的二元對立,以及語言中缺乏去抵制這兩者之間矛盾的第三種出路,即是酷兒分析的解構重心。

2017/10/26 上午10:30:00

同志的「厭女」情結:交友軟體上的拒C文化

談論台灣男同志潛在的「厭女情結」,分別就男同志圈內的厭女與男同志圈外的厭女論述。

范綱皓 2015/10/27 下午 6:30:00

性別英語|聽過 LGBT,但你知道疑性戀、半無性戀該怎麼說嗎?

為什麼需要性少數族群需要這麼多名詞?我以前也不知道。只是每當我看見架上各種姓氏的鑰匙圈,我都會再次意識到,原來身邊有這麼多元多樣的人存在。並不是所有人都姓廖、我不必趨於壓力而改姓陳,而面對姓紫的人,我希望他能擁有同樣美麗的鑰匙圈,和大家享受同樣的喜悅。

賓狗單字 2019/01/04 下午 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