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依賴還是愛?五個關係心理學讓你越愛越強壯
「這是愛情,還是只是依賴?」有時你不禁在心裡疑惑。五個讓你越愛越強壯的關係練習,讓我們一起往真愛靠近一步、也向更自在的自己打聲招呼。祝福我們都有一天,在愛裡自由飛行。
「這是愛情,還是只是依賴?」有時你不禁在心裡疑惑。五個讓你越愛越強壯的關係練習,讓我們一起往真愛靠近一步、也向更自在的自己打聲招呼。祝福我們都有一天,在愛裡自由飛行。
對關係中錯誤行為的浪漫化,加深了我們對愛的誤解。說著愛你,卻限制你和朋友之間的正常來往;說著愛你,卻莫名不准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說著愛你,卻常常讓你感覺如履薄冰,似乎連基本的自由都受到了威脅。事實上,過強的佔有慾和控制欲通常都並非出於對伴侶的愛,而更像是一種自我滿足,也是一種過度自戀的表現。
離開上一段感情有好一陣子了,為什麼遲遲無法展開新戀情?原來,一個人忙碌久了,竟也忘記自己是多麼值得。聽聽海苔熊的愛情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你總遇不到對的人。
所謂「真誠興趣」,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對於伴侶的內在世界(inner life)是否有足夠的、持續的好奇心。比如,他今天發生了什麼?心情如何?他有什麼夢想和目標?曾經發生過什麼改變一生的事件?他為什麼會做出某項決定?在那些外界認可的成功光環背後,他遭遇過哪些苦難?付出了哪些努力?以及,對於那些你們共同經歷的體驗,他是如何感受的?
在生活裡,有些人總是迷戀那些「得不到」的人,而且這種模式往往不斷重複——可能是經年累月與同一個對象的糾纏,也有可能一直更換對象,但卻陷入相同的窠臼。
面對愛人,我們其實在潛意識中有著羨慕與嫉妒之情,因為對方總是有著那些我們缺乏且渴望得到的成功又美好的特質。換言之,所愛之人,總是比我優越!只是這些原本屬於自己的負面感,尤其是「即便我這麼不足,但對方都願意跟我在一起」的達成,使得自我嫌惡和嫉妒之情,都能夠被克服與一掃而空,也就是在意識上,我們已經很少感到自己「嫉妒」對方,更多的卻是「欣賞」、「替他高興」和「願他更成功」。
根據「愛情三角理論」,最好的愛情應是穩定的,它包含了親密、激情與承諾。本篇為大家區分你的是迷戀還是?
分手後才學會愛情:愛一個人最對的方法是去了解他需要被愛的方式,並不是你自以為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