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影響愛情的依戀型態!用心理學找回感情安全感
你的愛情模式常常重蹈覆轍嗎?明明一直告訴自己,下次不可以再逃避,碰到問題時卻還是逃之夭夭?或者是,明明知道不能抓得太緊,要留點空間給另一半,卻又因為沒安全感而把對方嚇跑?親愛的,這一切很可能都和你的依戀形態有關。你是安全型、逃避型,還是焦慮型情人呢?用心理學來面對自己的問題,下一次,談一場更好的戀愛吧!(同場加映:越愛越小心翼翼?愛裡的不安全感)
你的愛情模式常常重蹈覆轍嗎?明明一直告訴自己,下次不可以再逃避,碰到問題時卻還是逃之夭夭?或者是,明明知道不能抓得太緊,要留點空間給另一半,卻又因為沒安全感而把對方嚇跑?親愛的,這一切很可能都和你的依戀形態有關。你是安全型、逃避型,還是焦慮型情人呢?用心理學來面對自己的問題,下一次,談一場更好的戀愛吧!(同場加映:越愛越小心翼翼?愛裡的不安全感)
你不說太過遙遠的承諾,對於愛情並不信仰地久天長,唯有不抱希望能不再失望;你總是在受傷以前,先弄傷別人,你的灑脫只為包裹自己的脆弱;你依舊深刻地愛著那些路過你生命的人,卻總在幸福的時候懼怕墜落。有時你也懷疑,不過想好好地愛一個人,為什麼這麼難呢?
看完焦慮依附、安全依等戀人的文章後,讀者寫文回饋:「當我擁有焦慮依戀型伴侶,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彼此?」
如果你在一段關係裡,習慣性討好別人、擔心被拒絕、覺得自己的愛很卑微,那麼你可能是「焦慮型依附戀人」。
逃避依附型戀人的愛情世界觀,對於「承諾」、「被要求」與「揭露自我」感到非常有壓力,如果你或他也是⋯⋯
「婚姻像一座圍城」,依附關係中的焦慮與逃避,要如何相愛相處?又或者是否能成為安全型的那一天⋯⋯
根據依附理論,高度迴避依附者總是退離人群,努力地想除去心理痛苦,卻導致在應該感受到情緒與表現情緒的情況下,嚴格控制自己,讓自己過得很辛苦。
我們的神經系統會分別在面對安全、危險以及威脅時,而執行不同的反應。看看本文的分類,你屬於哪一種?
看清自己的依附需求,知道傷口的位置在哪裡後,就有機會找到處方,找到情緒的來源與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