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型依附

三種影響愛情的依戀型態!用心理學找回感情安全感

你的愛情模式常常重蹈覆轍嗎?明明一直告訴自己,下次不可以再逃避,碰到問題時卻還是逃之夭夭?或者是,明明知道不能抓得太緊,要留點空間給另一半,卻又因為沒安全感而把對方嚇跑?親愛的,這一切很可能都和你的依戀形態有關。你是安全型、逃避型,還是焦慮型情人呢?用心理學來面對自己的問題,下一次,談一場更好的戀愛吧!(同場加映:越愛越小心翼翼?愛裡的不安全感)

女人迷原創製作所 2015/01/13 上午11:00:00

「我愛你,但不能愛得太靠近」致逃避型依戀者:我們會愛,也會受傷

你不說太過遙遠的承諾,對於愛情並不信仰地久天長,唯有不抱希望能不再失望;你總是在受傷以前,先弄傷別人,你的灑脫只為包裹自己的脆弱;你依舊深刻地愛著那些路過你生命的人,卻總在幸福的時候懼怕墜落。有時你也懷疑,不過想好好地愛一個人,為什麼這麼難呢?

女人迷原創製作所 2017/08/15 下午 8:00:00

解析你的依戀型態:你需要的不是新關係,而是認識自己

如我們在文章一開始所說,研究者如今更傾向於認為,每個人的依戀類型都不是絕對的,而是在這個坐標軸上的某一個點。有的人在某個維度上的位置居中,所以他們會被認為是兩種類型的交叉;有的人在兩個維度上都居中,那麼他們被認為不屬於任何一種依戀類型。同時,這個位置也是可以浮動的,隨著自身經歷的變化,我們自身的迴避和憂慮水平都會發生變化。

KnowYourself 2018/02/27 下午 2:30:00

為什麼和他交往,總在消耗自己的能量?面對焦慮型戀人,你可以做的 5 種調整

看完焦慮依附、安全依等戀人的文章後,讀者寫文回饋:「當我擁有焦慮依戀型伴侶,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彼此?」

讀者創作 2021/04/21 下午11:30:00

明明很不安,還要裝沒事?你可能是「恐懼型戀人」

在「是什麼決定了你在愛情中的表現」一文中,我們提到過,人們在幼年時,在與父母互動中會形成一種情感上、心理上聯結的固定模式,而這種模式也會在我們成年之後影響我們在親密關係中與伴侶的互動,它也被稱為「依戀」模式(attachment)(Djossa, 2013)。

KnowYourself 2019/07/22 下午 4:00:00

「不在乎,就不會受傷」你也是逃避依附者嗎?

許多逃避依附型的人經常會有逃避進入感情的情形,這並不少見。正因為「承諾」給他們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雖然他們需要感情,但太過靠近又會讓他們產生逃避的念頭,所以他們常常會選擇停留在曖昧的階段就好。有些逃避依附的人也會玩交友軟體,但總是在上面與對方曖昧,卻從不約出去見面,這樣就能滿足自己情感上的需求,同時也不必付出實質承諾。

字覺文化|讀字,覺醒 2020/06/24 上午11:30:00

為什麼對方總是忽冷忽熱?關係心理學:逃避型戀人,很難許下天長地久的承諾

逃避依附型戀人的愛情世界觀,對於「承諾」、「被要求」與「揭露自我」感到非常有壓力,如果你或他也是⋯⋯

采實文化 2021/04/21 下午 2:30:00

沒有對的人,只有對的關係:無法對焦的付出,終究劃成傷痕

「婚姻像一座圍城」,依附關係中的焦慮與逃避,要如何相愛相處?又或者是否能成為安全型的那一天⋯⋯

MissK 2022/09/26 下午10:30:00

「我是不是不值得被愛?」焦慮型依附戀人:內心最大的恐懼,是害怕失去對方的愛

如果你在一段關係裡,習慣性討好別人、擔心被拒絕、覺得自己的愛很卑微,那麼你可能是「焦慮型依附戀人」。

采實文化 2021/04/21 下午 9:30:00

難以和他人交心?高度迴避依附者:不想擁有,是因為害怕失去

根據依附理論,高度迴避依附者總是退離人群,努力地想除去心理痛苦,卻導致在應該感受到情緒與表現情緒的情況下,嚴格控制自己,讓自己過得很辛苦。

方言文化 2021/11/24 下午 9:30:00

被童年的傷口綁架?從「依附關係」治癒內在小孩的 4 個步驟

看清自己的依附需求,知道傷口的位置在哪裡後,就有機會找到處方,找到情緒的來源與出口。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2022/04/20 下午11:30:00

遇到「自戀型人格」同事怎麼辦?與他們打交道不吃虧的 7 個技巧

你身邊有自戀型的人嗎?與他們共事有一些訣竅,例如自戀者需要源源不絕的關注,而你該拒絕成為其關注者。

Bella.tw儂儂 2021/11/09 下午 8:30:00

每個人面對情緒的狀態不同!從關係依附理論,看你是哪一種?

我們的神經系統會分別在面對安全、危險以及威脅時,而執行不同的反應。看看本文的分類,你屬於哪一種?

方言文化 2021/05/12 下午 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