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躁鬱症患者的自白:到底是命理師太準,還是你只看自己想看的?
曾經,我在聽完算命師對我生命的評價後,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覺得既然再怎麼努力也改善不了親子之間的關係,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人會因為我活著而開心,那我到底為什麼要活得這麼辛苦?
曾經,我在聽完算命師對我生命的評價後,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覺得既然再怎麼努力也改善不了親子之間的關係,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人會因為我活著而開心,那我到底為什麼要活得這麼辛苦?
心理諮商給人的印象,常常是有個人躺在一個躺椅,然後有一個穿白色衣服、戴著眼鏡、感覺很高深莫測的人,在你的旁邊問你問題和聽你講你的問題。想到就覺得怪怪的,不是很自在,對嗎?那心理諮商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嗎?究竟躁鬱症是否適合心理諮商呢?
被火觸碰過的思想、如野馬一樣的洶湧思考、滔滔不絕的外向表現、迷人的神秘魅力,隨之而來的是灰色的低谷、覺得生命無比痛苦希望早早了結的抑鬱⋯⋯這些都是形容躁鬱症的一些句子。在 2018 年 8 月的下午左右,香港被一宗新聞籠罩:盧凱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生前,她花了多年時間與躁鬱症搏鬥,同時寫出豐富層次的吉他曲目。
躁鬱症就像情緒搭上了一台失控的雲霄飛車,在「躁」與「鬱」的狀態下不斷暴衝,不論是患者自身或是陪伴在周遭的他人,都容易因此而身心俱疲、遍體麟傷。
因錯誤的資訊以及大眾對躁鬱症的誤解,讓病患除了身心俱疲外,更背負了許多莫需有的罪名,更在台灣新聞的粗糙報導、媒體大肆渲染下,常讓民眾把「持械兇殺案」、「隨機攻擊事件」跟「躁鬱症發作」掛勾,於是,「躁鬱症 = 神經病」、「躁鬱症很可怕,會有嚴重暴力行為」便成為一般人對躁鬱患者的污名化跟標籤。
身邊有憂鬱的朋友,該如何表達我們的愛與關心?該怎麼做才能最有效、最不傷人、最無壓力地給予支援?
貝莉與女人迷的聯手企劃《女人悄悄話》,除了新書《單身病》獨家搶先轉載,也預告即將登場的貝莉《女人悄悄話》問答時間!貝莉曾經也想說:「這樣子的我,有人願意跟我過一輩子嗎?」但後來更發現在愛情裡頭,有誰是完美的呢?最近的幾檔韓劇,從《沒關係,是愛情啊!》再到《皮諾丘》,也都描述了更近乎常人的戀愛型態,我們都並不完美,但依然能相愛啊。
27 日,JYP 證實韓女團 TWICE 成員 Mina 罹患焦慮症。我們看見,一個偶像卸下光環,坦承內心的脆弱。除了等她好好康復,我們也想陪所有受焦慮所苦的人兒,一起認識:「焦慮症」是什麼?如果你也會不安、心悸、肩頸緊繃,想分享「自我療癒 4W 問答法」給你,讓我們重新勇敢地擁抱情緒。
季節交替的時刻一直都是心理疾病好發的季節,到底自己是暫時的心情憂鬱,還是被小鬱亂入了呢?自己脾氣變得暴躁,真的就是躁鬱症了嗎?一起來認識與分辨與認識憂鬱情緒、憂鬱症與躁鬱症的差別吧
接受自己不完美的部分,便是愛自己的第一步,也才成就了「完整」,主角在最後和前主管與好友坦承她的疾病,獲得了理解與安慰,讓她相信,原來信任朋友,能帶來的力量是如此神奇,她更鼓起勇氣,將這段病史打在約會網站中,一切的改變,讓我們看到,主角已經開始接納自己,並做出改變。
理想是一種完美、美好或卓越的標準,理想化是指將普通狀態或凡人提升到完美的狀態。大多數人對此過程都能有直接的理解,我們明白這涉及不切實際的希望或期待,通常會走向幻滅,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浪漫愛情。愛情萌芽之初,所愛之人經常是完美的化身,品行俱佳;隨著時間推進,當理想化逐漸消失,才會開始看到對方的真面目。若此時的幻滅太過嚴重,則有可能終止關係。
心理師透過相互分享故事,讓陷入情緒困境的夥伴們,感到不孤單,如果要療癒,就讓我們一起療癒。拾光點滴。
這 20 年間,憂鬱症的人口增加了 37.5%——這樣的我們,能怎麼幫助別人,甚至幫助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