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 羅琳掀起的一場性別大戰:我們都應該問「到底誰是女性?」
6月7日,J.K.羅琳在推特上轉推一篇文章,以諷刺的口吻質疑標題為何以「有月經的人」取代「女性」。她的一席話,激起許多跨性別支持者的抗議,認為這是對跨性別者的歧視與否定,將跨性別女性排擠在女性之外。然而,J.K.羅琳卻為自己抱屈,她說自己「認識且愛著跨性別者」,只是認為「若生理性別不是真實的,便是抹去全球女性存在的事實」。
6月7日,J.K.羅琳在推特上轉推一篇文章,以諷刺的口吻質疑標題為何以「有月經的人」取代「女性」。她的一席話,激起許多跨性別支持者的抗議,認為這是對跨性別者的歧視與否定,將跨性別女性排擠在女性之外。然而,J.K.羅琳卻為自己抱屈,她說自己「認識且愛著跨性別者」,只是認為「若生理性別不是真實的,便是抹去全球女性存在的事實」。
性別表達(Expression de genre)指別人所看到的性別形象。也就是由自己的穿著打扮、髮型、舉手投足、和別人的互動方式、自己的說話方式等等,所建立出來的形象。所有這些表達方式都和某一種性別有關:譬如,化妝和穿裙子,在我們的社會裡,一般常認為屬於女性的性別。因此性別表達完全取決於文化、裝扮法則,以及⋯⋯自己所成長的這個社會的種種刻板印象。
跨性別 Henry 擁有一把沉厚的聲線,臉上有少許鬚根,甚至連手上都長著「雄糾糾」的毛髮,但他身分證性別欄位上的,卻是一個「女」字。為了能在身分證寫上真正能代表自己的性別, Henry 決定走上司法覆核之路。
「跨性別」,無論是作為一個抽象概念、自我認同、生理特徵,都挑戰著我們對於性(sex)、性別(gender)與性向(sexuality)的認識。今年通過同婚法案的台灣,對於同志與同性戀等概念已不如以往陌生。但是,我們對於跨性別夠理解了嗎?
此次專訪到 2018 年長庚大學性騷擾一案的跨性別者小雯(化名),當年她為爭取跨性別女性住宿權益,招開記者會揭發長庚大學強迫她住在男生宿舍、進行言語性騷擾。事發三年後,坐在我面前的小雯,目前處於休學、在職狀態,她與長庚大學的官司仍在繼續,而她從未想過,出櫃之後面臨的第一個障礙竟會如此高。
對於跨性別群體,除了維護他們的身體和法律權益,也要確保給予平等的社會資源,杜絕分類帶給他們的傷害。
跨性別 YouTuber 愛里分享一路以來的忐忑與成長,也提醒我們,拿起自己的主動權,我們非常勇敢。
從一位跨性別女性警官的經驗談社會對 LGBTQ 的仇恨犯罪,在多起案件發生後,他決定在警界出櫃,用真正的樣子守護這個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