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上班好厭世?繪本《淹水了怎麼辦》:我們都曾有負面情緒,只是少了打開它的窗
排山倒海的憂鬱讓人喘不過氣?《淹水了怎麼辦》帶你找尋自我,治癒大環境裡失落的心!
排山倒海的憂鬱讓人喘不過氣?《淹水了怎麼辦》帶你找尋自我,治癒大環境裡失落的心!
心理師帶我們透過 7 個方式與內在小孩重建與修復關係,進一步實現自我成長和心靈治癒。
如何判斷親密關係適不適合走下去?透過 4 個面向觀察,了解彼此對這段感情的共識。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了呢?情緒本身沒有對錯,我們需要的只是學習如何去釋放它。
許多人認為堅強就是不對任何人表達脆弱,是因為把表達脆弱與懦弱等同。但正相反,表達脆弱是有擔當的表現,它代表人們正視當前帶來困擾的問題,而不是逃避或掩蓋。此外,表達脆弱還能幫助人們變得更加堅強,我們會在之後的文章中談到這個話題。
當我們對另一半表達負面意見時,通常有兩種方式:抱怨(complaint)與指責(criticize)。同為負面評價,它們的性質卻截然不同,對親密關係的影響也不同。Gottman 的研究指出,指責是導致伴侶分手的一個主要原因,抱怨則不是;指責是消極而值得警惕的,但抱怨在一定的條件下,卻可能是積極而具建設性的。為什麼它們有這麼大的區別呢?
父母親的孝道期待,往往在不自覺之中使用「情緒勒索」的方法,往往造成彼此的糾葛跟傷害,通常會屈服於雙親情緒勒索的子女不會是自我意識很強、擅長功利主義策略來達成自我需求的人,通常都是十分在意父母、跟父母關係又愛又恨、常常希望能當個乖小孩的人,這樣的人最常使用的是自我犧牲或至少是自我妥協退讓較多的策略。
「間歇性厭惡伴侶」是親密關係中常見的狀況,但卻有 5 種以上的可能原因需要探究,這是改善關係的契機。
生活中我們總被教導要多些「正能量」,少些消極負面的情緒。我們總稱讚那些臉上掛著笑容、無論何時都充滿希望的人。當一個人遇到挫折的時候,Ta 會被勸說「樂觀點」。 因此,很多人抱有一種樂觀積極才值得被鼓勵、接納,而太「喪」則招人厭棄的誤解。
長期的情緒壓抑會導致崩潰,應對自己誠實以待;本篇介紹照顧情緒的四個方法,邀你一起好好練習。
在關係中如果能使用驗證式的互動方式, 即便你們持有完全不同的意見,也可以通過情感驗證來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這個人的愛與支持。
說到內心的負面情緒,英文除了 sad、angry、scared 之外,其實還有好多詞彙能夠傳達出「痛苦難受、憤恨不平、焦慮不安...」等情緒。表達負面情緒的詞彙,你知道多少呢?快來看看本文列出的詞彙你是否都認識吧!
關於情緒,我們總不自覺的逃避、醜化它,就像平常如果聽到「你情緒很多唉」、「你也太情緒化了吧?」都會覺得是一種貶低,好像一直懼怕自己與「情緒」二字產生掛鉤。 情緒對我們來說到底是有害還是無害?為什麼我們這麼害怕「有情緒」這件事情?我們一起透過心理學家的分析,來看「隱藏情緒」這件事情會對人產生什麼影響。
享受獨處、跟自己待著,讓思緒散漫地飄一會兒。透過這個過程,人可以好好修復自己的精神能量。
一個完整的人,同時可以表達正面情緒以及負面情緒。悲傷與快樂,在完整的人身上是充分具備的,並不偏廢。
有一種人,和他相處總是負能量滿滿。本篇提供避開這種人的方法,無痛與對方溝通「不想聆聽」的心情。
他人的情緒未必你的責任,我們自己有自己的課題要做,記得要與罪惡感好好分離,就從「情緒修復偏差」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