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消除負能量?4 個提問有效應對:啟動自我照顧模式,找到真正讓你快樂的事
將自我照顧視為優先排序十分重要,本文透過 4 個問題,引導你思考什麼事能真正為自己帶來助益。
將自我照顧視為優先排序十分重要,本文透過 4 個問題,引導你思考什麼事能真正為自己帶來助益。
一個完整的人,同時可以表達正面情緒以及負面情緒。悲傷與快樂,在完整的人身上是充分具備的,並不偏廢。
有一種人,和他相處總是負能量滿滿。本篇提供避開這種人的方法,無痛與對方溝通「不想聆聽」的心情。
各位如果感到自己正在吸收他人的壓力或症狀,需要釋放那些負能量,可以試試以下幾個基本方法。我自己平日不僅會使用這些祕訣,也傳授給病患與工作坊參加者。你可以實驗一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為什麼單純強調正面思考的直線路徑會出現轉向?負能量反而成為引起更多討論的議題?《Cheers》雜誌專訪知名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王浩威,從宏觀社會走勢、微觀心理轉折、心理學流派消長、職場生涯規畫等角度,方方面面,鉅細靡遺地解析,並提出個人與企業可行的做法。
當我們對另一半表達負面意見時,通常有兩種方式:抱怨(complaint)與指責(criticize)。同為負面評價,它們的性質卻截然不同,對親密關係的影響也不同。Gottman 的研究指出,指責是導致伴侶分手的一個主要原因,抱怨則不是;指責是消極而值得警惕的,但抱怨在一定的條件下,卻可能是積極而具建設性的。為什麼它們有這麼大的區別呢?
容易受到外在事物影響、常常跟自己過不去,你也是「內耗型人格」嗎?厭世哲學家整理出五種自救指南!
有時候比起如沐春風的甜言蜜語,我們更需要的是一記痛狠的當頭棒喝。正面積極的話聽久了,更不容易離開舒適圈。你確定你夠好嗎?你覺得自己很滿足嗎?有什麼話,你總是埋在心裡不敢說出口,讓「每天來點負能量」幫你說出來。
當我們能看清楚人際之間的狡詐,就能真正有力量地活在現實世界,而把能量花在錯誤的人身上,那是得不償失。
負能量粉絲團終究會消失,但你生活中的負能量不會消失。粉絲團就陪你到這裡了,剩下就是你自己的事了。我專欄的每一句「走了」,都是我認真的道別。只是這一次,是真的走了。用離開這件事來告訴你們:我不重要,你們才重要。生命中的誰都不重要。你自己最重要。
對,有時我們會搞砸,但沒有偶爾犯下的錯誤,就不可能有進步!如果害怕跌倒,那就永遠踏不出第一步。
丁寧,即將生下第二胎,她說當上媽媽之後,真的讓她學到了好多好多。有了小孩之後,她卸下了太多以前扛在身上的包袱,學會擁抱最真實的自己,以及與孩子最自在的相處。我們都以為自己在教孩子,豈知道是孩子教會了我們好多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