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謝盈萱:溫柔可以是懂得拒絕,別人的人生課題,你不該幫他面對
女人迷專訪謝盈萱,邀請你,以一個全然透明的視角,不帶任何角色濾鏡地,認識此刻的她。
女人迷專訪謝盈萱,邀請你,以一個全然透明的視角,不帶任何角色濾鏡地,認識此刻的她。
每個成功都是時間與考驗的堆疊,而成就越大背後付出的代價越高,同時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風險。
一段感情中出現第三者或精神外遇,通常意謂著在本來的感情中就有些問題,或有些沒有被滿足的需求。但沒想到我的這個問題,又挖堀出了另外一條支線劇情。
有人會說,我們現在獨處的時間明明就很多,一個人上下班、一個人回家吃飯、一個人待在假日的沙發上,怎麼會沒有真正獨處呢?那這裡要來聊聊一個術語「假性獨處」,這個詞是為了區分開真實的獨處而存在的。而兩者的關鍵在於「內在的積極性」。假性獨處可以在獨自一人的時候,「執行很多行動」,甚至是「同時執行多項行為」,看起來外在是非常積極的,可能是煲劇、滑社交軟體、看漫畫、觀賞影片。而真實獨處時,可能不見得「做什麼事」或「同時做很多事」,外在似乎看起來不甚積極。
「愛過後失去總比從沒愛過好。」你知道這句老話,對吧?我知道這種話表面上聽起來老調又乏味,所以我們常棄如敝屣,不把它當一回事。但這句話是不爭的事實。或許這個事實太偉大,偉大到只能用一些老掉牙的說法來討論。但我們一定要愛,即使愛會讓我們傷心。除非我們付出愛,否則生命只是匆匆消逝。
你聽過阿德勒這位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為心理學三大巨頭的心理學家嗎?他開創的個體心理學,為我們所有與人際關係相關的問題,找到通往幸福的解答。如果你總是無法不在意他人眼光,那麼,你應該來認識一下阿德勒,讓他帶給你被討厭的勇氣。
你怎麼看三十歲這個關口?繼三月的專題《女人可以定義自己的美》,四月女人迷推出專題《20 30 40 女人的對話》,細數走過的路,好像能勇敢一點。人氣作家 Nick Hsu 對於 30 特別有感,面對成熟這個課題,面對結不結婚這個抉擇,聽聽他怎麼說。
結婚這件事,永遠都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根據每個人的價值觀、人生的哲學不同,答案也截然不同。
我仍然很開心,自己開啟了這一連串的旅程,也因此我更加珍惜現有的家庭關係,以前總愛往外跑,現在懂得回家吃飯的難得與幸福,還有一起倒在床上聊天的平凡與幸運。成長的過程中,不免都帶著許多傷,或者說,一路人生都可能傷痕累累,可這都是一種修煉,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
即使親如父子,也需要課題分離
我常常很疑惑為何大家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大家似乎都知道所有的事,以及生活該如何過或是路該怎麼走,就只有我不知道。我一直都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這讓我很痛苦,我只想活成自己的樣子,可是太多不確定跟太多聲音,太多能量消耗,感覺所有在告訴我怎麼做,或是問我為什麼要這樣而不那樣的人都在消耗我的能量,於是我就會躲到只剩自己的地方跟自己對話,想知道要怎麼做。
做事要堅定,是因為工作上有目標要達成,在執行細節上必須要一絲不苟、鉅細靡遺,才能盯緊進度,符合預算,協調各方意見完成使命。如果稍有鬆散,魔鬼就藏在細節裡。若有便宜行事之心,則會讓事情有瑕疵,拖累團隊,因此做事本身需要紀律與效率來完成。
一個生命、一個人,來到世界上只有兩年的時間,那幾乎是沒有記憶與意識的兩年,那是剛要長大就驟然結束的兩年。他來到世界上的意義為何?
情緒中心空白的人,能夠很敏銳感受他人的情緒,但是「你不必為他人的情緒而負責。」這一句話就像魔法咒語般,可以放在心裡當作護身符,幫助你釋放被情緒勒索的折磨,更懂得覺察自我狀態是否受人影響。
Netflix 話題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講述曹尚久和韓可魯叔姪二人,一起經營「Move to Heaven」的遺物整理公司,並從中探討生命與死亡的課題。
先前我們介紹了另一種生產方式:溫柔生產,許多人也覺得當了媽媽之後,我們真正從女孩變成了女人,好多事情,真的當了媽媽才知道。用孕婦瑜珈和肚子裡孩子溝通的丁寧,關於當媽媽之後的心路歷程,也有故事想分享,一起來聽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