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讓人很討厭」為什麼大人的言語,會讓童年的你如此痛苦?
身為父母,有時會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甚或是察覺到自己是否有越界到言語暴力的程度了,「嚴格的紀律者」以及「造成創傷者」之間有時只是一線之隔。但只要有所覺察就能走得長遠:察覺自己的行為、聆聽自己的語氣和詞語的選擇,以及觀察自己的肢體語言,這都會能幫助我們自我檢視,表現強硬、蔑視甚至是表現冷漠的孩子其實也仍經不起創傷的打擊。
身為父母,有時會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甚或是察覺到自己是否有越界到言語暴力的程度了,「嚴格的紀律者」以及「造成創傷者」之間有時只是一線之隔。但只要有所覺察就能走得長遠:察覺自己的行為、聆聽自己的語氣和詞語的選擇,以及觀察自己的肢體語言,這都會能幫助我們自我檢視,表現強硬、蔑視甚至是表現冷漠的孩子其實也仍經不起創傷的打擊。
他們不是因為我做得不好而批評我,他們是為了討厭我而批評我,一個已經討厭我的人不管我做得再怎麼好都不可能會讓他改觀變成喜歡我,因為他已經先有了『討厭我』這個目的了。
相較於外向人格,傾向於透過與外界談話、互動來獲得能量,內向的人傾向內省,且對內向者來說,與一群人互動、社交較容易耗損能量。而在這個鼓勵人們勇敢展現自己的世代,內向者總會被認為不吃香,更甚者會對他們產生許多誤解,認為他們較冷漠、與人關係疏離,下方盤點五個內向者常常出現的狀況,或許很多人看了都有同感。其實內向者並不如表面上看到的對外界毫不關心、不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啊。
領導地位不是靠主張或命令來的。很多人想要主導或是取得領導地位時,採取的策略是大聲嚷嚷、咄咄逼人。但那不是領導,那只是猴子腦覺得受到威脅時的反應。
很多時候,責備會讓我們內在充斥自我衝突,讓我們的能量耗竭,甚至看低自己。每當意識到自己又在自我責備的時候,應該停止責備,用一種新的方式對待自己
你聽過阿德勒這位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為心理學三大巨頭的心理學家嗎?他開創的個體心理學,為我們所有與人際關係相關的問題,找到通往幸福的解答。如果你總是無法不在意他人眼光,那麼,你應該來認識一下阿德勒,讓他帶給你被討厭的勇氣。
對關係中錯誤行為的浪漫化,加深了我們對愛的誤解。說著愛你,卻限制你和朋友之間的正常來往;說著愛你,卻莫名不准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說著愛你,卻常常讓你感覺如履薄冰,似乎連基本的自由都受到了威脅。事實上,過強的佔有慾和控制欲通常都並非出於對伴侶的愛,而更像是一種自我滿足,也是一種過度自戀的表現。
如果你還在考慮,你和你的貓到底誰是誰的主人這樣的問題,那就太天真了。雖然貓看起來萌而無害,但他們的內心活動十分豐富。這幾年來的研究不斷佐證,在貓的眼中,你才是牠的奴才。
專訪黃阿瑪的後宮生活,6 年前從臉書起家,再跟上 youtube 的流行,主人志銘與狸貓隨手紀錄的貓咪生活影片創造了百萬粉絲訂閱人氣。在大家還不是那麼熟悉寵物粉專、youtuber 的時期,這七隻貓如何可以引領了一陣貓咪風潮,讓不管原本愛貓不愛貓的觀眾,期待每週的影片上架,想瞧瞧後宮又發生了什麼有趣日常?
Netflix 實境秀《雙層公寓》系列在紅什麼?六人同住一個屋簷的愛情故事會如何發展?《雙層公寓:東京 2019-2020》教我們的三堂感情課,一次與你分享!
網民因為隔著屏幕的去現實化,甚至一定程度匿名化,網絡發言,終究比平常大膽。每個人的社會行為,無論是誰,因為身份和角度的不同,總會有人喜歡,有人討厭。那些討厭你的人,在明在暗,總會有攻擊你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