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性侵的痛苦並不停止於那一晚」性侵倖存者的自白:創傷,從來不是忘記就能好起來
希望這一篇文章,能成為性侵倖存者的「復原指南針」;祝願每一個受傷的靈魂,都能踏上復原之旅。
希望這一篇文章,能成為性侵倖存者的「復原指南針」;祝願每一個受傷的靈魂,都能踏上復原之旅。
衛福部統計,男性性侵受害案件逐年上升,且男性受害後恐因性別刻板印象而不敢報案求助,所以實際數字更多。
儘管我說了不要,他卻好像失控的野獸。他口裡說著沒關係嘛,讓我摸一下就好,你好可愛,我好喜歡你。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自己實在是嚇壞了。因為在那個時刻,我甚至還是很有禮貌地在試圖拒絕他。
創傷不會痛過一次就沒事。談兒童性侵對受害者的影響,在痛蔓延以前,關注性暴力的學者 Jennifer Freyd 提出機構勇氣,看我們能如何以行動做出改變
他從性侵害是「一方不願意,卻被無視拒絕的意願」切入,指出「伴侶之間也算性侵」、「男性也會被性侵」。
「女孩 11 歲那年被父親性侵,長達 8 年,直到她搬離家去大學念書才終止。在這過程中她最不解的是,為什麼媽媽都沒伸出援手?一直到她被社工安置、安排出庭,媽媽還威脅她:妳這個不孝女,等一下開庭敢講話試試看!妳把大家害得還不夠慘嗎?一定要家裡被你搞到分崩離析妳才開心是不是?」
或許有人會認為,屋主把客人趕走真是掃興又沒禮貌,然而這是屋主的自由,但若客人決定賴著不走,就是私闖民宅了。當然,這樣的法律不只保障女性而已。若是女屋主強行不讓男客人離開,或是女客人帶著異物打算強行「破門而入」男屋主家,都是違法的事情喔。
關於 #metoo 至今,許多人還在爭論這場運動的實質到底是什麼的時候,我們更關心的是,它讓更多人看到「性侵」,真實而廣泛地存在於每天的生活中。也希望更多「旁觀者」能從對「性侵犯離我很遠」的迷思中走出來,看到不那麼美好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