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起來很快樂,為何突然自殺?」一個成熟的社會,需要給予負能量空間
一個不能表達負能量的人,便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人,而大多家庭、社會便是隱隱地在阻止人們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拒絕負能量,它不會消失,它只會進入我們的潛意識陰影中,不斷偷偷地擊打著自己,而那些痛苦便是我們開不了口、難以形容的生活虛無感,甚至可以稱之為憂鬱。
一個不能表達負能量的人,便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人,而大多家庭、社會便是隱隱地在阻止人們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拒絕負能量,它不會消失,它只會進入我們的潛意識陰影中,不斷偷偷地擊打著自己,而那些痛苦便是我們開不了口、難以形容的生活虛無感,甚至可以稱之為憂鬱。
「謝謝醫生這麼幫忙且照顧我,一定要再來拜訪你的。醫生你也辛苦了,以後也一定要打起精神繼續加油喔。」他輕輕握著我的手說著,在他的手中,似乎有著一股溫暖的力量傳遞著,看著他快步離開醫院的背影,不同於我平日熟悉的工作,有著完成了另一種不同事情的感覺。
人們常說:「真是嚇死人了。」人到底能不能被嚇死?人為什麼會活活嚇死?人怎樣才能不被嚇死?以上這些問題或許很可笑,甚至無聊,但仔細想想,其實這是關乎生死的嚴肅提問。人被活活嚇死,大概有兩種情況:一是不能承受突然的意外驚嚇,導致立即死亡;二是持續被恐怖情緒刺激,造成精神崩潰,人體的調節機能癱瘓,引起多重器官逐漸衰竭而死亡。
第一個原因是,在自我傷害的過程中,能夠感覺到某種「控制感」。在一個內心充滿痛苦的人心中,往往會覺得事情是失控的、情緒是失控的、傷害是不斷出現的,或許自己唯一能夠控制的,就是自己的身體──我能創造自己的傷口。
人們會走上這條路,原因錯縱複雜,可能是過去積累的種種壓力、不被理解、不受認可、不能言說的家庭經驗,也可能是在這一路走來之後,短暫遇到一個當下身心狀態難以負荷的事件或挫折,在某一天萬念俱灰時便做出自殺的行為。
陪伴憂鬱和有自殺意念的人,最煎熬的地方在於自我內心的掙扎。有些時候你甚至會被他的負面思考說服,你開始懷疑自己做的是不是對的,不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這些都是常見的狀況,這時請給自己多一點的彈性和空間。
東方社會總是避談「死亡」議題,但是只要是人,總會遇到過不去的時候,或許我們也都想過「死亡」能不能是逃避的方法?除了太過於正向積極反倒給人壓力的「多想三分鐘,你可以不用自殺」口號外,或許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誠實地聊聊死亡,談談自殺。聽聽心理治療師 Chloe Wu 怎麼說。
我們當然不該把責任完全交付給孩子——質疑孩子未能保護自己,反覆責難孩子「無法說出口」;我們要面向社會,探討性侵成因。我們的社會如何「養成」一個性侵加害者?強暴文化是如何被姑息甚至被鼓勵?
這篇文章將會以一系列投影片,說明憂鬱症與企圖自殺者(Suicide Attempt)的複雜成因、藥物作用、以及更重要的是——如何陪伴當事人。
很多人會覺得強姦是一種激情犯罪,是一時控制不住。但真相是,強姦是一種暴力犯罪,並不是出於激情。絕大多數的強姦是精心策劃的。強姦犯通常會在同一地區以同樣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實施強姦。
親愛的你,這陣子真的辛苦了!好痛又好累的你,不知道可以向誰訴說 …傷痛若要平息,可能需要幾載的時間。當你允許自己好好的悲傷好好的憤怒,承認自殺是無法挽回的事實,開始能原諒自己,不再背負著罪惡感,允許自己好好重新活著,你將會幫助自己找到繼續活下去的意義。
在 2014 年八月,當 Robin Williams 自盡,媒體先是以憂鬱症(depression)為主要原因報導,而後,遺孀 Susan Schneider Williams 接受訪問時表示,其實 Robin Williams 深受 Lewy Body Disease 所苦,在 2016 年美國神經學會出版的 Neurology 期刊文章裡,她完整提及這整個令人挫敗與病魔奮戰的過程,以及提到羅賓威廉斯已經超乎預期的用自己的意志力奮戰的過程。
貝拉迪的英勇無畏與熱愛人類,他的《英雄:大屠殺、自殺與現代人精神困境》一書,在人們痛恨而非痛惜的犯罪者身上,具現資本主義社會的損失:恐怖分子以屠殺增強政治抗議曝光,在校隨機殺人,與自殺潮。這些都是廣義的自殺,暴力來自受體制壓迫孤立,壓抑為伏流,在意想不到的噴口爆發。
決定自己的死亡或許是一種選擇,而非放棄生命,當然,被遺留在這世上的家人一定會承受難以言喻的傷痛,但是假如活著比死亡還要痛苦,我們也只能尊重對方選擇了結自己生命的自由。我認為我們缺乏哀悼,也缺乏對死者的尊重,那些把選擇自由死的人當成是罪人、魯蛇、放棄或失敗的人,難道真心認為堅持活到生命終點才是人生勝利組?人生又何來勝負之分?
我認為預防性的遺書的好處是的是增進情感的連結、協助離世後平復他人的情感、更加珍惜生命。
回到最開頭的問題:為何大家眼中的人生勝利組會結束自已的生命?或許,在他們被認為是勝利的生命歷程或現有生活裡,有著其他人如坐在螢幕前的你和我,無法被得知的痛苦與匱乏。然而,自知被視為人生勝利組的他們,因著這些包伏,往往無法將自已正面臨的痛苦說出來,無法找到一個人能夠讓他們放心地卸下自已那光鮮亮麗的面具。
一個患有過動症母親的自白,當孩子被判定是自閉症時,我開始思考,什麼才是一輩子的事?
「既然他害怕,那我就給他勇氣。」對於李雅均認為可以利用藥物痲痹對死亡的恐懼時,記者徐海茵(許瑋甯飾)難以認同的說「他們需要的其實不是死亡的勇氣,是一點活下去的希望。」徐海茵兒時爸爸曾想帶著全家去自殺,造成她內心巨大的陰影,但她選擇不是自殺,她告訴李雅均她的方法是「活下去,想盡辦法地活下去。」死亡或許可以一走了之,但唯有「活下去才有力量,活下去才有改變、才有希望」!
2019 年的韓國娛樂圈風波不斷,從 BIGBANG 前成員勝利的夜店事件、老司機群組的鄭俊英、到女星雪莉、具荷拉自殺等。一連串藝人的負面消息不斷傳出,讓大眾開始關注這個靠著 KPOP 紅遍全球的國家,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藏有的隱性問題。
生而為人,從小就被教導著何者為善、何者為惡,但世上的善惡卻是相對的,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有陰影的地方就會有陽光,我想,劇中有很多事情,是我們一生中不曾經歷過的,而《陽光普照》,帶我們看見了這些幽微感情中的完美殘缺。
想結束一段關係,「離婚」不再是一個不能被討論的選項。心理學研究,有超過 88% 的人認為「離婚」不是一件羞於啟齒的事。讓我們認識,離婚之後的生活,他們如何好好過
韓國女星張紫妍自殺已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