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看劇|《華燈初上》蘇慶儀的自卑與嫉妒?無法好好愛自己,源於不被愛的原生家庭
《華燈初上》的蘇慶儀在一個不被愛的家庭長大,沒有辦法好好「愛自己」的她,摧毀身旁的人,最終引來殺機!
《華燈初上》的蘇慶儀在一個不被愛的家庭長大,沒有辦法好好「愛自己」的她,摧毀身旁的人,最終引來殺機!
如何面對長輩不斷比較的自卑?果你跟我一樣為了親戚家人講的一些話所苦,不妨試著想像:明年的這個時候我想要變成怎麼樣的人?
不管我現在是什麼人完全不重要,不管我現在是何等模樣,都能如我所願地活下去。請大喊:我的人生絕不認輸!
事情還沒開始就擔心自己會失敗,對很多事情感到恐懼或焦慮 不想引起別人的注意,避免當眾發言,對結識新的朋友充滿不安 不敢表達真實的需求和想法,在關係中常常犧牲自己去滿足別人 以上這些,你也有經歷過嗎?
如果你曾遇到困難,而當時你對困難的詮釋是「假如我變好,就能改變了吧?」那麼你可能正陷入阿德勒所提到的「基本錯誤」(Basic mistakes),如何化解?如何走出陰霾?聽作者廖梓鈴怎麼說!
近兩年,我漸漸發現身邊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帶著諸如「內向」、「低自尊」或者「敏感」這樣的標籤,可一旦深入接觸,就會發現他們內心其實覺得自己非常「特別」 、「重要」。
風象星座看起來總是隨和,也不怯場,好像和誰都能相處;但是這樣的個性在愛情裡,要注意些什麼呢?
在社會上,人們一提到商業精英,都會聯想到完美形象與高度成就。而完美主義者總希望成為領域菁英、得到認可,便要求自己不斷工作,力求與社會的價值合流,害怕絲毫的失敗、錯誤就會使得自己難以擠身菁英之流。
自卑感來源於「比較」,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它可能是在與外界他人的比對時,所產生的一種「比不上」或者「比較弱」的感受,也可能是在與自己的理想中標準的對比中,所感受到的「無法實現」或者「能力不足」。
你要相信,面對不堪的發生你仍能好好活下去。因為你沒有不安,你只擁有安全感:你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
憂鬱需要治療,也需要自己的接納與盼望
「一直沒有等到那個給我自信的人」你說。然直到開始學習心理學,我才明白,能給我自信的方法,並非關注的體重計上的數字,更不是他人看我的眼光。我們永遠不可能滿足所有人,也無法全然符合社會對美的無限追求。
「我們進房間吧。」男人提議,我們便起身往臥房移動。留下貓被關在門外不是很滿意的喵喵叫。眼前的這個男人之於我的感覺很模糊,雖然彼此有相近的價值觀,但似乎又無法讓人自在甚至毫無防備的談笑。當我還在思考的時候,換 Ethan 發問了:「你好像沒有很崇拜我啊?這一點都不可愛。」這到底又是什麼缺愛的問題。
關係心理學:在伴侶總愛爭輸贏 可能是源自童年經驗的自卑感,總愛與另一半爭輸贏 強勢霸道可能反映的是自卑感,感情中咄咄逼人 可能是源自童年的自卑感
單身是一種選擇,不婚也是一種選擇,但如果想找另一半卻持續單身怎麼辦?有些盲點,也許自己沒有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