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下流老人」的「養老院」:這個世界太孤獨,不如坐牢有人陪
根據日本政府在 2017 年發佈的數據顯示,日本 60 歲以上罪犯佔全國監獄人口數的 2 成,並且因為孤獨、無法社會化等原因,即使他們出獄後,有 25% 會在兩年內再次入獄。根據統計,監獄光是收容多一個人,包括人事費用、餐費等,就要至少多支出 300 萬日幣(約台幣 80 萬左右),讓高齡犯罪問題成為日本政府眼中的燙手山芋。
根據日本政府在 2017 年發佈的數據顯示,日本 60 歲以上罪犯佔全國監獄人口數的 2 成,並且因為孤獨、無法社會化等原因,即使他們出獄後,有 25% 會在兩年內再次入獄。根據統計,監獄光是收容多一個人,包括人事費用、餐費等,就要至少多支出 300 萬日幣(約台幣 80 萬左右),讓高齡犯罪問題成為日本政府眼中的燙手山芋。
今年情人節,能找到我的靈魂伴侶嗎?發生船難,你選擇留下什麼?6 種戀愛人格,找出那的「對的人」
父母親的孝道期待,往往在不自覺之中使用「情緒勒索」的方法,往往造成彼此的糾葛跟傷害,通常會屈服於雙親情緒勒索的子女不會是自我意識很強、擅長功利主義策略來達成自我需求的人,通常都是十分在意父母、跟父母關係又愛又恨、常常希望能當個乖小孩的人,這樣的人最常使用的是自我犧牲或至少是自我妥協退讓較多的策略。
造成血尿的原因很多,可小可大,有時是一樁誤會,有時則會直指癌症。來看哪些原因會造成血尿!
《魷魚遊戲》上映後迅速拿下排行榜第一名,有許多細節是仔細回想才會發現的,其實從第一集就透露了結局⋯⋯
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大約80年,聽起來好像很長,但是如果換算成天數,其實你從出生到死亡,只會有30000天。30000天該怎麼過,你是否渾渾噩噩的又浪費了好幾天了呢?來看看大多數的人,一生都是怎麼過的?(同場加映:死去之前,人們最後悔的五件事)
這不是他第一次告訴大眾, 他要離開日本動畫產業的第一線位置。這個喜歡畫畫的老人像放羊的孩子, 每次大聲說著可信度越來越低的那句話「 我不幹了」,但是,過了幾個月後,又會改口「我現在在構思新作了啦」。
母親,我是不會讓妳得頭蝨的。吹風機吹著母親柔細的髮絲,心裡這樣想著。我幫母親擦拭屁股時,也常邊想起荒涼的小泥路上走著哭泣小女孩的身影,我之後倒在母親身上睡著的模樣。此刻眼前這個巨大的嬰孩也睡著了,我在母親耳邊說,媽,舒服了吧,很乾爽呢。
記得中學的時候讀《霍亂時期的愛情》,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情節,是花費了半個世紀才真正算是走到了一起的費爾明娜和弗洛倫蒂諾,在那艘船上的第一次做愛。兩個瘦骨嶙峋的老人在黑暗中激烈擁吻,互相撫摸,他們的吻散發著老人特有的酸味兒,可他們卻如同新婚的年輕男女一般緊張又羞怯地,與對方結合。那一段讓人動容和震撼的描述,算是我對「老年性」的初印象。
時尚界掀起銀髮風潮,愈來愈多「超齡」模特兒出線,逐漸顛覆纖瘦美女和小鮮肉當道的主流審美觀。這股流行風吹向南韓,這些銀髮模特兒在步入人生下半場同時,放膽走上伸展台,展現年輕麻豆少有的熟齡魅力。
「成為老人,成為自己。」愛回想過去,是人老了之後悄悄出現的症狀之一。但也許我們都知道,不管以前有多少遺憾,我們很努力過生活了,就算沒有人肯定,也對自己滿意
女人迷整理了公益單位名單,邀請你根據自身關心的議題,選擇最適合的方式參與,推動改變發生。
欣梅爾為我們撐開了一個非典型英雄角色的想像空間。才知道,原來英雄不必是天選之人,也可以是關鍵時刻站出來的普通人。
芙莉蓮因為欣梅爾的離去產生了懊悔,並在懊悔當中重生。解析動畫《葬送的芙莉蓮:失去的力量,推動著我們前進。
不論是刺青還是紋身,能創造一個療癒機會:因為曾經的身心創傷是被迫的,紋身卻是主動和美的「改造」過程。
為什麼年輕人看到群組裡的「長輩圖」,會有些心煩氣躁呢?我們也來聊聊,隱藏在長輩圖背後,你不知道的心意。
你聽過「額顳葉型失智症」嗎?你知道他是形成早發性失智症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嗎?如果你家長有長輩,你一定不能不認識這個「額顳葉型失智症」!
新冠肺炎從 2019 年 12 月底從中國武漢發生第一例延燒至今,約莫兩個半月左右,幾乎世界各國都已遭病毒入侵、淪陷,截至 2020 年 3 月 12 日止,已經有 127 個國家、區域合計 134,559 個感染人,包含 4,972 人因此喪命,從社群平臺以及新聞媒體上,可以深刻感受到海內外人們對症狀近似 SARS 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恐慌。
因為失智症早期的症狀之一便是「憂鬱」,以致許多人會將憂鬱症與失智症混淆,但失智症較容易有高皮質功能缺陷(例如失語症),記得遠期記憶,也會想正確回答問題卻辦不到等等,如果懷疑家中長者有憂鬱或失智傾向,建議前往老年醫學相關門診咨詢,以便得到適切的治療。
說起老人,一秒之內,你會想到甚麼?是先想到負面的,如疾病、笨拙、臭味、固執、孤獨⋯⋯死亡?還是正面的形象,如智慧、沉穩、溫柔?然而,即使為人修德再高,但軀體的日逐殞落,皮膚、肌肉、器官功能的衰退,仍然是必須面對的現實。
或許,長者發現的不只是準備死去的方法,而是可以在任何年紀好好活著的方法。
應該讓爸媽「在宅安老」,還是送到安養機構?
一定年紀到了,就跟不上穿搭潮流?那是因為你沒看過這位 70 歲時尚達人「彭雄渾」!四十年生意人再成為藝術家,從他的不老時尚眼光,看他的超潮人生哲學:重點,就是「不要跟別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