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

從房思琪到應思聰:我們離精神疾病去污名還有多遠?

透過《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林奕含事件了解精神疾病背後之公眾污名、自我污名以及社會距離,和《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角色應思聰,瞭解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讀者創作 2019/04/14 下午 9:30:00

家人怎麼勸,都不願去看病怎麼辦?精神科醫師建議的六個方法

患有精神疾病相關的家人,看著他們的病情一直惡化,卻堅持不去治療,該怎麼辦?專業醫師給你幾個有用的方法,慢慢打破他的心房。

寶瓶文化 2020/04/13 下午 5:00:00

心理師的自癒日記|什麼時候,我也成為病患?

心理師,是助人工作者,但即便我們有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專業的諮商技術、熟悉系統資源,我們仍然有可能會生病。想寫這系列文章,是想透過自己的現身讓跟我一樣受精神疾病所苦的朋友知道。

張宇傑諮商心理師 2019/12/18 下午 8:30:00

《說來有點可笑》雖然我的憂鬱症人生,並不那麼 funny

《It’s kind of a funny story》 ,中文翻譯成《說來有點可笑》,我想是指克雷格認為自己因為芝麻綠豆大的小事,而罹患憂鬱症,是一件可笑的事,而他的朋友也認為這很可笑,但事實上,任何精神病,都並不可笑,甚至攸關人命,不要覺得自己的煩惱不算是煩惱,而應該去瞭解內心真正的想法,為何而焦慮?憂鬱的情緒會維持多久? 應該如何面對及排解?

讀者創作 2019/07/05 下午 3:00:00

從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官司,看四種「防衛機轉」,心理師:每個行為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成因

美國好萊塢影星強尼戴普(Johnny Depp)與安柏赫德(Amber Heard)的世紀官司是全球關注焦點,心理師從中分析四點防衛機制的徵兆!

Yvonne蔡宜芳心理師 2022/06/17 下午11:30:00

十二個孩子,有六個男孩發病?《隱谷路》:一部解開「思覺失調」遺傳祕辛的家庭調查史

一家六個孩子都是思覺失調症患者,原因成謎,痛苦不堪;但他們的基因,為未來的治療和預測帶來曙光。

麥田出版 2022/01/04 下午1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