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拒絕低品質的社交!3 種會令人內耗的聚會類型,守護好自己的能量
無論外向、內向,過度社交都會造成能量消耗。避開 3 種內耗型聚會,勇敢斷開低品質社交。
無論外向、內向,過度社交都會造成能量消耗。避開 3 種內耗型聚會,勇敢斷開低品質社交。
「社交倦怠症」是一種心理狀態,會因社交產生疲勞、壓力和焦慮。本文提供 4 個方法,擺脫社交倦怠。
羅賓・鄧巴《朋友原來是天生的》書評,成年交友總是感到很累?交友也有上限,從「便宜之交」看懂社交邏輯。
面對聚會邀約,你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嗎?還是內心有點想去,卻擔心會很尷尬?放下焦慮,好好感受彼此互動吧!
Bella 出道不久便躋身名模行列,明明業內比她更知名、漂亮的模特兒大有人在,憑什麼是她脫穎而出?
「你喜歡哪一種巧克力甜品?」日本流行的心理測驗,透過甜點四選一,秒測你的社交能力!
容易受傷、低同理心、對自我的執著、極端形成了負面螺旋,引發過度異物反應,也就是人際過敏症
飯局是經商者少不了的應酬場合,許多交易是在酒酣耳熱時推波助流完成的,萬一餐廳社交禮儀應對進退的禮節沒做好,歡笑場合將瞬間冷凍到極點。
你有沒有遇過看似安靜害羞,實則熱情活潑的「假性內向者」?了解一個人的外向與內向性格,便能發揮其優勢。
內向只是一種傾向,不要被內向特質所限制,你依然能夠找到熱情實踐想做的事情。
一個人,你看清了很多事,也看懂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寫給孤獨的人,其實你們是一群最能洞察人心的暖流。
然而在世俗價值觀底下,都是鼓勵外向性格而貶抑內向性格的,因為在所謂的「成功者」身上﹐普遍都具有活潑熱情、活力四射、領導統御⋯⋯等等,比較大膽開創性的特質;反觀內向者,卻總是被要求應該要更勇敢一點、更外向一點、更主動積極一點⋯⋯似乎一般人提起內向性格,都是負面看待的成分居多。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你知道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嗎?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在忙碌了一天之後,外向者需要找一群朋友出外吃飯,從中恢復能量;內向者則是必須一個人靜靜地,不管是看書、泡澡或是發呆都好,只要是一個人,內向者就能好好充電,再繼續出發,這就是內外向的不同。
要改變這種社交焦慮的方法除了是要變得積極外,還是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將過往想到負面的事情一一抹走,遇上要在聚會上向大家介紹自己感到緊張時,或許能理性的提醒自己,說不定事情並沒想像的糟,一旦打開話題後有機會與對方一拍即合。
社交焦慮的認知治療針對社交評估焦慮(social evaluative anxiety)的三個核心要素:對負面評價的過度恐懼、自我聚焦的提高與廣泛迴避。患有社交焦慮的人們不僅害怕他人的負面評價,也時常對社交表現抱持高度標準,像是他們應該要表現出機智和有趣或是應該感覺完全放鬆、舒服和自信。當然,設定他們不可能達到的高標準只會使焦慮增加,並且強化「我就是無法處理社交情境」的信念。你的理想社交是什麼?你所害怕的負面評價又是什麼?
職場媽媽怎麼擺脫社交焦慮?無法兼顧家庭與事業,是不是做得不夠?職場婦女也能保有好奇心,開創更多可能!
有毒的人際關係反而讓人產生「社交焦慮」,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參考清單,把時間與心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人!
擅長社交的雙子座有很多朋友,但能真心傾訴的對象不多⋯⋯關於雙子寶寶們的 7 點神準分析,你覺得準嗎?
社交場合要怎麼樣和對方聊天?開啟話題?掌握破除社交魔咒 6 法則,也能讓你化被動為主動!
在「羞愧感」心理測驗中,好好感受自己的狀態,寫下第一直覺的代表分數,最後再加總起來對照平均分數。
在面對新關係的建立時,只要記得 8 個小技巧,例如懂得微笑、懂得適度的展現自信,你將會成為社交達人!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他不是沒有社交能力,而是這些活動耗費他大量的精神與體力,這需要用寧靜與獨處來恢復。
高壓型控制關係有三種特色:孤立、懼怕、懲罰。然而,人們不該在親密關係中感受懼怕,不該放棄自尊和自由。
你是不是走在路上覺得大家都在看你?心理學研究發現,在社交焦慮者身上,存在著注意力分配的偏差的問題。
如果你常過分關注自己在社交時的行為,並且常常做出負面評價的話,那也許你有「社交恐懼症」的特質。
內向者們常被誤會不擅社交,並且注定終老,但這不是事實,他們甚至非常有趣!那麼到底他們如何找到對象呢?
「我有社交恐懼症!」不論是內向者或是外向者,都會產生社交焦慮。問題是為何「假性外向者」要假裝外向呢?
智商高的人未必情商也高,而情商高的人未必「社交智力」也高。你聽過 IQ、EQ,那聽過 SQ 嗎?
交友軟體,總是沒有喜歡的人嗎?有可能是自我介紹太生冷了~只要稍做一點修改,就可以輕鬆開啟話題!
即「女性更在意她們給他人留下的印象,她們時常關心自己外貌的影響,以及別人對她們的看法」,換言之,女性較男性更潛意識地認同於那套社會及家庭文化的要求。女性這種對他者目光(the gaze of the other)的認同,會激起內在更多的焦慮。她們總是要感到自己的外貌是要合符他者的標準,感到自己被他者喜歡與接受,才能達至心理上的「鬆弛」──因此,從煥膚、整型,到厭食症或暴食症,都常見於女性身上。
雖然一個人很孤單,但好過社交恐懼?芬蘭平面設計師 Karoliina Korhonen 於在臉書上發布芬蘭人日常系列漫畫,後集結成《芬蘭人的惡夢:你今天社交恐懼症發作了嗎?》「芬蘭式社交」插畫集。不招呼、也不熱情,不是冷漠,而是他們互相禮貌對待的日常。而也許,這也是你會嚮往的社交距離。
如果你正覺得隨著年紀增長,社交圈漸縮,生活穩定卻也沒有特別的樂趣。那麼「拓展社交圈」就是一個能讓平穩生活掀起一點漣漪的方法。當然,此處指的拓展社交圈並非毫無目的,抓到人就胡亂聊天,而是正值春節期間,身邊朋友都各自與家人相伴的時候,感到無趣的你除了追劇滑手機以外,還能做的一個有趣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