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女人)都不來關心我(男人)的痛苦!」女性主義者,如何解讀己願他力
阿迪契在《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這本書裡和我們娓娓道來「女性主義」的核心是解決性別不平等問題。
阿迪契在《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這本書裡和我們娓娓道來「女性主義」的核心是解決性別不平等問題。
正念是自我關懷的一項核心。如何善用正念接納自己,可以幫助我們抵抗不適與痛苦,迎接更好的自己。
《王牌冤家》中的金凱瑞與凱特溫斯蕾,試圖在分手後到忘情診所,消除所有記憶,包括那些刻骨銘心的愛情。
幾乎所有的東西我們都無法改變,因為世界的運轉與每個人的自我意志無關。如果你問:「那我們能改變的到底是什麼?」,我的結論是:自己。
當我們被傷害時,第一反應就是想報復,然而心理學家卻告訴我們,盲目的復仇不會帶來心靈上的解脫⋯⋯
怪醫千金,漂亮寶貝,這名號何許人也,見面她說,我是廢物,我是痛苦的神童,別向我要答案,我只是名精神病患者。
這個月,女人迷與你聊聊「結婚」同時,我們也想分享「離婚」。當這兩者放置在一起就像一種二元對立,但這個相對關係不應該有優劣,離別、分手,不是一個難看的「結果」,而是邁向更好生活的「過程」。七個離婚心理學,與持有嶄新生活的你分享。(推薦閱讀:每個離婚者背後,都有兩個故事)
嘿,親愛的,我知道你現在的心情非常的難過,同樣的狀況我也曾經歷過,我無法跟你說到底我花了多少時間去癒合這個傷口、花了多少精神在對往事的追憶與追悔,如果你問我當初是怎麼走過來的,我會跟你說是「時間」。而這是我經歷了這些痛苦時光後,能給你的最終結論。
陪伴憂鬱和有自殺意念的人,最煎熬的地方在於自我內心的掙扎。有些時候你甚至會被他的負面思考說服,你開始懷疑自己做的是不是對的,不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這些都是常見的狀況,這時請給自己多一點的彈性和空間。
親愛的,你一定曾經想過「人,為什麼一定要工作?」關於工作的討論總是很多,但似乎找不到一個可以完全排遣彷徨心情的說法。於是我們決定寫一封信,給對於工作有著懷疑的你,給不確定現在的工作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的你。職場上有些殘酷的事,不得不讓你早點知道,希望能幫你更快的找到屬於自己閃亮的職涯之路!
一段依賴的關係,才會讓你痛苦。真誠相愛的人,不會發生爭吵。真正相愛的兩個人,他們之間一切都會變得簡單、順利,相處自在。即使兩人世界引發戰火,雙方不會再火上加油,而是相互尊重、傾聽對方,並穩固加深彼此的愛。如果你是處在一段情感依賴的關係中,一切都會變得非常複雜,具有毀滅性。
東方社會總是避談「死亡」議題,但是只要是人,總會遇到過不去的時候,或許我們也都想過「死亡」能不能是逃避的方法?除了太過於正向積極反倒給人壓力的「多想三分鐘,你可以不用自殺」口號外,或許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誠實地聊聊死亡,談談自殺。聽聽心理治療師 Chloe Wu 怎麼說。
你也是嗎?生活中彷彿不僅需要承擔自己的情緒,還需要額外肩負一份別人的情緒,有時想要視而不見,卻關不上自己異常敏銳的「雷達」。
其實,在面對失戀時,不管是當事人或者旁觀者都應該重新樹立這樣的認識:失戀並非小事,它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最有可能遇到的創傷事件(Traumatic Event),並且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切實的影響。
反彈聲音大概可以歸納成幾種「沒有弱到最底層、沒有窮到沒飯吃、沒有努力到鞠躬盡瘁,就不能宣稱自己是弱勢。」其實同理鄉民角度,可以感受到人們的焦慮與不舒服,有種被地圖砲打到的感覺。因此一邊反擊,一邊包紮傷口,下意識地想要逃開這些令人難以忍受的感覺,「難道我真的是享有更多資源的那些人嗎?」
「山道猴子的一生」你看見什麼?反思「生命的偶然性」,山道猴子淪為笑柄,凸顯的是旁觀者的階級優越。
「山道猴子的一生」在紅什麼?破千萬點閱背後,是來自父權的痛⋯⋯
想離職卻無法做決定?七個重要問題,陪你釐清思緒、評估這份工作是否適合你!
時間會療癒傷口,傷痛總會過去,身體也會準備好面對新戀情;然而逝去愛情的記憶卻可能縈繞不散,餘生迴盪。
愛得太深,分手就會傷得越重,但無論有多傷,都別忘了照顧自己。謝謝過去的曾經,你的美好在未來裡等你。
許多人期待能遇見生命的靈魂伴侶,懷抱對「理想型」與「心有靈犀」的憧憬,為什麼我們會錯認「對」的人呢?
即使是在最心照不宣的曖昧中,人們也常常感到孤獨,這是因為曖昧是一種模糊的關係,帶給我們不安。
希望這一篇文章,能成為性侵倖存者的「復原指南針」;祝願每一個受傷的靈魂,都能踏上復原之旅。
「愛情總是失去後才後悔莫及」⋯⋯等等,在後悔之前先跟著本文好好地思考一下:再來一次,你真的會後悔嗎?
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我們,是不是覺得幸福就在盡頭?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成功,然而卻忙到失去了自己。
人們對於「幸福」有許多的誤解,幸福的人也會面臨困難感到痛苦;不同之處只在於他們不因傷害與恐懼而止步。
完美主義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和潔癖症一樣,都具有強迫自己維持事物完整性及秩序的心理傾向。
高敏感特質的人,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情緒,如果不想被影響,就把共感能力放到自己身上,先平靜下來。
你是否曾經痛苦於你的父母不是理想的父母?但其實我們可能也不是一個理想的孩子:親子的相處是必然的功課。
真實體驗的討論,讓更多人意識到成為母親體驗的複雜,放下對母親不切實際的期待,也讓女性放下對自己的苛責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幸福,並非因為生活中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都被消除了,而是因為有令人幸福的事情在發生。
想一想,你有下面這樣的症狀嗎?過年過節每次要回家,心裡壓力就很大,如果你也有上面這些症狀,那麼很可能你也被「家庭的陰影」(shadow of family)給籠罩了。最近在唸榮格心理學,結果發現我也是擁有家庭陰影的人[1]。
小時候經歷過反覆性虐待或傷害的人,會將痛苦當作是愛來接受。亦即,他們會認為別人給自己帶來的痛苦,是關心與愛護的表現。因為與其被徹底拋棄,還不如被身邊的某人欺負來得好。此外,一如前述,這種人擁有一種痛苦也是根據自己的意志來選擇的全能幻想,藉此保護自己免於承受所遭遇到的痛苦和被拋棄的恐懼。也就是說,這種具有憂鬱性人格者,認為自己是比「承受所有痛苦」的其他人,更具優勢的人。
分手儘管很痛,但更痛的反而是你與他說分開的方式。當初我們相愛,給予彼此承諾,未來要一起共度。只是後來,感情遇到興許困難,你以為有愛,再多的差異都能度過,過了一段時間你也隱約感受到,你們在勉強彼此留著這段關係,早已在心底失去了對方、築起心牆,用各自的方式處理關係中的落寞,只是沒人想當壞人,不說破,選擇拖著它,直到有天爆發。
在社會上,人們一提到商業精英,都會聯想到完美形象與高度成就。而完美主義者總希望成為領域菁英、得到認可,便要求自己不斷工作,力求與社會的價值合流,害怕絲毫的失敗、錯誤就會使得自己難以擠身菁英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