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創傷症候群怎麼辦?心理師 5 字口訣調適,讓心理復原
地震後若產生失眠、焦慮等創傷症候群,該怎麼調適重回日常生活?心理師提供 5 字口訣紓解緊張情緒。
地震後若產生失眠、焦慮等創傷症候群,該怎麼調適重回日常生活?心理師提供 5 字口訣紓解緊張情緒。
如何走過性侵後的創傷?海苔熊教你 4 個緩解策略,讓你允許自己慢慢變好。
遭受挫折後的心理創傷,該怎麼解?資深心理師教你如何利用OMG 原則,陪伴自己走出陰影!
做決定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永遠別害怕做決定」,因為永遠沒有完美的決定。
不論在感情或職場上,老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本篇分享 6 個方法克服冒牌者心態,希望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參考資料:經前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認識經前症候群 馬偕紀念醫院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 ACOG(美國婦產科學會)經前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
別人稱讚你的時候,你常常覺得很羞愧嗎?面對成就,卻總是覺得自己僅是僥倖嗎?「害怕失敗,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我不配」,是「冒牌者症候群」的典型症狀。讓我們藉由練習「自我肯證」與「權力姿勢」,來掌控內在的焦慮。
和前任分手很久了,你曾經以為,自己已經不再想念,即便朋友無意間提起他的名字,你也可以談笑。但是,你始終想不透,為什麼今天看見他有了新的交往對象,心裡卻止不住煩悶——既然真的不愛了,又何必會在意呢?你問自己。為什麼,我們難以面對前任擁有新的對象?
根據研究,HSP 對環境和他人情緒的敏感,讓他們成為比較有創意和比較有良心的人,許多藝術家、詩人都屬於 HSP。但是,這類人士同時也是憂鬱症和精神疾病的高危險族群。
聊天時,當男友不經意提起前女友,我就會窮追猛打地發問:她是誰?你有多喜歡她?你們怎麼斷聯絡的?久了,他開始對我這樣的行為感到厭煩。「過去的事已經不能改變了啊!」他不耐煩地說。其實,我也討厭這樣的自己。
美國心理學家 Janae Weinhold 和 Barry Weinhold(2008)在他們所著的關於依賴無能的書中指出,這個人群對於依靠別人這件事是心懷恐懼的。他們乍看之下可能是強大、自信,甚至是很成功的,但在內心他們其實脆弱不安,雖然害怕,卻又隱隱渴望著親密。
如果「冒充者綜合症」沒有得到處理,可能會引發緊張、焦慮、低自尊、抑鬱、羞恥感和自我懷疑。也會限制對新的經歷進行探索的信心和勇氣,引發對暴露的恐懼。而且,當他們失敗的時候,會有極度挫敗、孤獨的體驗。
其實,在面對失戀時,不管是當事人或者旁觀者都應該重新樹立這樣的認識:失戀並非小事,它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最有可能遇到的創傷事件(Traumatic Event),並且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切實的影響。
「彼得潘」是這樣一群人:他們雖然已經是成年人,卻還不具備應對成人世界的能力。他們無法承擔成年人應有的責任,認為他人對自己的愛是理所當然,卻不願意以同樣的愛回報別人 。
頂著一頭蓬鬆黑捲髮,厚重的瀏海遮住雙眼,卻遮掩不了他的才華光芒,他是米津玄師,日本當今最受注目的樂壇歌手。
面對分手,你會有的疼痛都是正常,七個現狀,檢視自己還有多在乎他!
時間會療癒傷口,傷痛總會過去,身體也會準備好面對新戀情;然而逝去愛情的記憶卻可能縈繞不散,餘生迴盪。
動畫《聲之形》改變日本漫畫家「大今時良」的同名作品,由作畫細膩的「京都動畫」改編打造,邀請情歌教主 Aiko 獻唱主題曲!
禾禾文化出版,何妤玟發行新書《不完美關係,與更好的我自己》,獻給在關係與自我中迷惘人們的真心告白!
女孩總是獨立,卻獨立成了「情感疏離」。心理師陪她一步步探索過去,原來修復創傷、表達自我,是必學的人生功課。
太魯閣事故後,作者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他寫下自己如何面對「創傷」以及陪伴自己的過程。
有些關係的結束,是來自於覺得自己「配不上」的心境,導致彼此沒有辦法達成真正的親密⋯⋯
研究顯示,每五人之中便有一人是「高敏感人格」,他們的大腦神經系統與眾不同,他們未必害羞而是能力出眾。
被曾經最信任的人背叛很痛,但痛過之後還是要回歸生活,用時間和空間來哀悼失去的部分,迎接嶄新的自己。
憂鬱症並不是一種無病呻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心理疾病,是一種可能在二十一世紀影響人類數量最多的疾病。
排卵後至月經前,是容易受孕的時期,此時孕酮會提高作用,讓身體儲存養分與水分,所以才會有體重增加的傾向。
上一篇文章〈母女關係心理學:為什麼在我媽眼中,我從來不討人喜歡?〉我以兩個臨床實例,說明了母女的早期關係創傷,即一種基本信任(basic trust)的背叛(betrayal),如何讓人們必須走進晤談室跟心理師「聊療傷」。今天我延伸這個主題,想及成人關係中兩種常見的信任感之背叛:(1)被所信任的好友騙取利益(2)對象的出軌對象就是自己的閨蜜/好兄弟,或情人瞞著我們跑去「多人運動」
身為父母,有時會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甚或是察覺到自己是否有越界到言語暴力的程度了,「嚴格的紀律者」以及「造成創傷者」之間有時只是一線之隔。但只要有所覺察就能走得長遠:察覺自己的行為、聆聽自己的語氣和詞語的選擇,以及觀察自己的肢體語言,這都會能幫助我們自我檢視,表現強硬、蔑視甚至是表現冷漠的孩子其實也仍經不起創傷的打擊。
面對家人離世,我們不需要刻意地切斷彼此間情感的連結,不需要刪除屬於彼此的快樂回憶,不需要強迫自己學會放手。他仍然可以作為一個情感對象而存在,我們也仍然可以愛他。
「心碎症候群」代表突發的壓力事件引發心臟問題,讓人胸痛、喘不過氣。原來真實世界裡,人真的會心碎。
你常常坐很久,又喜歡翹腳嗎?如果屁股痛痛緊緊的,小心「梨狀肌症候群」!趕快照著圖練習舒緩吧!
身為腦神經科學家與精神科醫師的作者斯里尼・皮雷(Srini Pillay)指出,分心會降低杏仁核的活動並產生安定感。杏仁核也是我們產生負面情緒的主要來源,當我們過於專心在某一件事情上,會產生較大的壓力。因此在某些時候,如果能夠適當的將注意力分散到其它的想像畫面或周遭事物,可以讓你更放鬆自在地工作與生活。
離婚心理學,帶你看分開以後,必須經歷的心理五階段。
另一半計劃退休,卻讓你有焦慮感嗎?隨著人生計劃的變動,關係迎來改變,彼此的空間需要被重塑。想保持對彼此善良,專職夫妻和婚姻治療的心理師給你 3 個調適方法,找回你們的情感連結。
暑假即將結束,迎來開學。你的孩子收心了嗎?面對「開學症候群」常見的五大問題,提供你一些解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