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無法依賴的情感疏離者嗎?心理師:愛情創傷來自童年創傷
女孩總是獨立,卻獨立成了「情感疏離」。心理師陪她一步步探索過去,原來修復創傷、表達自我,是必學的人生功課。
女孩總是獨立,卻獨立成了「情感疏離」。心理師陪她一步步探索過去,原來修復創傷、表達自我,是必學的人生功課。
沒有人天生就懂得與另一個人好好相處,親密關係的經營需要學習,所以就算與人發展關係失敗了也不要氣餒。
我其實很喜歡你,但一靠近就想逃開,你也會害怕依賴嗎?心理學談「假性疏離」:我假裝推開,是怕被發現太喜歡你。
美國心理學家 Janae Weinhold 和 Barry Weinhold(2008)在他們所著的關於依賴無能的書中指出,這個人群對於依靠別人這件事是心懷恐懼的。他們乍看之下可能是強大、自信,甚至是很成功的,但在內心他們其實脆弱不安,雖然害怕,卻又隱隱渴望著親密。
自我一旦太脆弱,就會掉進從眾的陷阱,成為滿街相同的複製品,失去自己的故事。跟著別人的腳步活著、向他人展現偽裝的自己,勉強那個笨拙的自己以迎合外在世界。然而,心中卻無法獲得真正的自信與安定。即使受到人群簇擁,仍然揮不去強烈的寂寞,一個人在狂歡的人群中孤單。
我們對待關係的方式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新的關係就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有能力創造自己喜愛的親密關係。
然後他們就死掉了。很多故事在他死掉之後成了法條、成了歷史課本、成了教訓和理論,而這樣細小的區別與不區別,我們卻仍在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