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人和解好難?專訪鄧惠文:接受對父母的失望,是長大的過程
專訪鄧惠文,成長路上,都要反覆體驗幾次不再有人照顧你的感覺,以及接受對父母的失望,其實沒那麼可怕。
專訪鄧惠文,成長路上,都要反覆體驗幾次不再有人照顧你的感覺,以及接受對父母的失望,其實沒那麼可怕。
作為父母的一方,在與孩子的關係中,最容易感受到壓力和矛盾情感的時間段是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一直持續到孩子 40 歲左右。子女進入中年以後,和父母情感聯繫中矛盾的部分才漸漸消失。而作為子女的一方,對與父母的矛盾關係感受最強的時間段則是 20 多歲的時候。
為什麼自己在外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都沒問題,但一想到要和父母開口,就感到深深的無力呢?
瑛瑧的面孔頓時浮現在我腦海,她真的是個難搞的女兒。聰明優秀但個性特別,只要情緒打結,就會做一些讓父母、老師抓狂的事。她的成績可以是全校前幾名;但也可以是班上最後一名,就看她心情對還是不對。她會逃家躲在寺廟裡,就因為父母吵架,她心情不好,不想待在家中當父母的夾心餅乾,不動聲色也未留下任何隻字片語,就離家不見蹤影,讓學校和父母以為她被誘拐或被傷害了。大夥找了幾星期,才輾轉找到瑛瑧。
處理你和父母的關係最困難,因為你一輩子都被鎖定在與他們相處的模式。許多人前來接受治療,希望能影響他們的戀愛關係、友誼,甚至希望在他們即將與一個手持十呎長棍的父親或母親接觸之前,改善他們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