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奧斯卡再掀「太白」爭議?好萊塢持續百年的多元共融議題:這條路也許漫長,但值得期待
奧斯卡致力想擺脫「奧斯卡太白」的標籤,推動多元共融,但好萊塢持續百年的歷史結構重擔,讓改變來得更艱難。
奧斯卡致力想擺脫「奧斯卡太白」的標籤,推動多元共融,但好萊塢持續百年的歷史結構重擔,讓改變來得更艱難。
國外記者因身穿彩虹衣而被卡達世界盃體育館的安保人員攔下,並拘留 25 分鐘。
阿翰家樂福廣告爭議,阮月嬌角色是可愛幽默,還是加深刻板印象?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藝術家將《間諜家家酒》、《國王排名》角色黑人化,漫迷發起 Blacktober 行動,捍衛角色不再因膚色污名化
跨性別舉重選手哈伯德(Laurel Hubbard)代表紐西蘭參與 2020 東京奧運賽事,引發極大爭議,而上場比賽仍落敗的她,開心地比愛心手勢,向所有支持者道謝。
他從性侵害是「一方不願意,卻被無視拒絕的意願」切入,指出「伴侶之間也算性侵」、「男性也會被性侵」。
創立流產日記是因為,我想要改變,改變人們對『墮胎』的刻板印象,不再視墮胎是一件恥辱的事。
你認為的「女性主義」是什麼?「打擊」男性特權、徵求女性「福利」?如果以這些字眼來說,那也許在許多人心裡女權人士就是可怕的權利狂。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是 2013 年的法國電影,也獲得了坎城金棕櫚獎,談的是女同志從相戀到幻滅的愛情,而裡頭,也有與你我相似的心碎故事。 被朋友起鬨而成的異性戀愛情,少了心動,不到幾天就死去。直到在大街上,遇到藍髮的她,羞澀保守碰上自由奔放,致命的吸引力,一不小心,她們跌落情慾的洞裡,這份差異也注定了兩人日後的悲劇。
在攝影與媒體界以「荒木經惟的繆思」廣為人知、與荒木合作長達 15 年的模特兒/舞者 KaoRi,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這些常識是否真的正確?〉,訴說她的#MeToo
打開金魚腦的 YouTube 頻道,依舊是充滿活力的燦笑,一個女孩拿著鏡頭自言自語,身後場景變化,始終不變的是她堅持溝通環保的初衷。當這是個人人皆能自成媒體的世代,你相信的價值、傳遞的議題、想創造的影響力,就成了你表述自我的姿態。
專訪海苔熊,無論在關係或性事上,你總感覺委屈、不斷犧牲。而在關係裡失去自主權,很有可能陷入所謂的「夾娃娃心態」。
而永恆,就像一圈金色的光芒,環繞在每個人的心中,我們期待永遠,即使隨時隨時都在改變,總會有那麼一刻,讓人覺得人生值了,夠了,心滿意足了。如果真有永恆,對不同類型的你來說那會是什麼呢?
引述某個在中國活動的 NGO 工作者的評論:「在臺灣喊獨立主權很容易,在中國,代價是明天可能整個辦公室 10 幾個人就不見了。」而這樣的兩難帶出的是價值取捨——環保確實是全球性的議題,牽一髮足動全身,中國之大、產業政策、環境政策之鉅幅影響,使它幾乎難以在環境這個議題上被繞過而談,那麼,身為環保組織,你要怎麼辦?身
根據《皇室典範》的規定,日本天皇僅能由男性或男性成員的後代繼位。且《皇室典範》也規定女性皇室成員一旦與平民結婚後,就必須拋棄皇室身份。
卡達世界盃落幕,場上焦點除了梅西,就是今年以 8 顆進球拿下金靴獎的 23 歲球員「姆巴佩」。究竟在他看似一帆風順的職涯裡,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辛呢?
〈可不可以放進去一下下就好〉的爆紅現象,顯示了哪些未解的問題?
女王辭世,世人所看到的不是君主立憲制和當今時代的衝突或融合,而是英國文化所共同孕育的特殊政治傳統。
2023 年的真人版《小美人魚》的選角,展現新世代更多元共榮的力量,成為一位挑戰世俗框架的愛麗兒!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逝世,回顧她的一生,沒有一刻放下身為君主的重擔,完成了使命,也展現女性領導力。
《非常律師禹英禑》透過自閉症譜系的英禑,提醒我們放下偏見,墮胎討論也讓我們看見韓國墮胎禁令的演變!
台南美術館爆紅的「地獄展」,首日就湧進 7 千位民眾。當鬼怪被搬進展覽館,也是當代心靈的提升展現!
日本爆紅動漫《SPY×FAMILY間諜家家酒》帶來了黃昏的理性、約兒的魅力、安妮亞的可愛!你知道他們的原型是什麼嗎?
女人迷將在 2022.07.01(五)邀請呱吉擔綱「愛的秀秀」性別脫口秀的演出!在看表演之前,先讓我們看看專訪。
阿翰影片一出,九天玄女立刻紅遍大街小巷,甚至有人跑到中華路踩點,從傳播理論看阿翰表演讀出另一種觀點。
《媽的多重宇宙》將家庭關係的生命課題,藏在難解的「多重宇宙」裡,欣賞腦洞大開與荒謬,笑著笑著也哭了。
奧斯卡雖努力地以政策和制度,例如「2025 光圈計畫」,確保入圍影片是多元的呈現,為何還是爭議不斷?
94 屆奧斯卡,威爾史密斯獲頒影帝前,因克里斯洛克開妻子潔達痛處玩笑,上台給洛克一記,我們能怎麼看?
婦女節回顧,女人迷 2022 職場 DEI 大調查,Google、美光、渣打、聯合利華、Yahoo、百健呼籲打造平等職場。
被譽為最美台劇之稱的《茶金》,女主角接手父親的企業,打造茶葉王國的恢宏氣度之外,再配上魏如萱〈查有此人〉,令整部劇像一杯好茶,在心中回甘。
茶籽堂的品牌創辦人趙文豪說:「我覺得真正的無懼,是先學習投降、承認自己的不足。」
如果有人說他沒有時間研究如何說話,沒有辦法多想幾秒,那其實不是對方沒有能力,而是覺得「說話」不重要。
泰籍 KOL「Alizabeth 娘娘」專訪護家盟秘書長張守一,引起爭議。這則主打突破同溫層的專訪,為何會讓網友不滿呢?
如果我們要求婚姻處處都要完美,我們就會越來越孤獨寂寞。適應婚姻中的「錯誤」,寬容地接納自己和伴侶。
「當女孩失去意識,男孩親了她一下」《消失的情人節》的情節點產生爭議,到底我們對於作品的道德界線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