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走法律途徑?」性騷事件後的反思:不再壓迫受害者,不給加害者更多藉口
很多民眾會譴責被害人「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反擊」,其實遭到性騷擾的當下,所有人一定都是錯愕的!
很多民眾會譴責被害人「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反擊」,其實遭到性騷擾的當下,所有人一定都是錯愕的!
跨國婚姻要注意哪些法律規範?讓專家告訴你!
在交往前,我們可能都萬萬沒想到另一半是恐怖情人。如果把親密關係暴力視為家務事,那暴力的本質就永遠不會被改善。讓我們看,親密關係中,其實需要哪些執法者、警察,和社會中每一個人的力量?
《法律女王》根據真人實事改編。劇中,露絲是進入哈佛法學院的少數女生。她興奮不已,躍躍欲試,在課堂上勇於舉手發言,但教授總是優先點名男同學答題;這對她而言不足為敗,她精準挑出男同學言論的謬誤,並在男同學試圖打斷她時,說:「請讓我把話講完。」
「我們是見不得光的職業。就算被打被揍還是被強姦,不能在客人離開前討回來,就只能吞下去了。」走妖豔性感路線的按摩小姐說:「別說提告,要理論也不知道找誰──誰叫我們是小姐嘛,兩腿開開賺錢的,活該啊!」
我們不得不面對,看似性別進步的當代,仍有職場性騷擾問題,甚至相較過去,存在更多值得討論的模糊地帶。僱傭關係,有權力關係不對等的前提,當我們遭受不舒服對待,我們能怎麼反擊?先從職場性騷擾如何界定談起。
夫妻間做與不做,雖有履行義務,但也要懂得保護自己。夫妻之間的行房問題,讓專業律師告訴你!
推崇母愛的社會,容不下墮胎者的個人選擇。
性騷擾防治法實施至今,相關的重大申訴新聞並不多,似乎這個法規在於實務上的應用價值並不高。其實性騷擾申訴不多的原因,主要在於性騷擾行為多在模糊不清的界線上,舉證不易,加上「人際關係」壓力,讓這個法規有如口號一般,志在教育,不在懲罰。
從「師生戀」到「權勢性交」,我們看校園性犯罪:老師的行為沒有構成刑法上的利用權勢性交或猥褻罪,那也不表示這個老師的行為就是對的。
每一次國內外掀起性侵害相關新聞時,台灣的性侵害法治的完整性與實務運作的妥適性都會被拿來檢討——討論的範圍從規範色情報復影片,到反省整體社會的父權結構,而其中一定會引發爭論的便是:是否要將現行關於強制性交的規定由目前的「違反意願模式」(against will)改為「積極同意模式」(only yes means yes)。
遇上愛情騙子,難道只能安靜吞下一切悲傷?讓專業律師告訴你,愛情騙子的法律責任。
鄭爽代孕事件一出,各界一片譁然,「代孕」的議題再次浮上檯面。本篇提供三點支持和反對的論點供大家思考。
遇到因感情而恐嚇你的情人怎麼辦?讓法律專家告訴你如何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