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代表什麼意義?榮格解夢四步驟,帶你認識潛意識
挑一個你最近做完夢且還記得的夢,先把這個寶貴的夢用文字書寫在 A4 大小的空白紙上,無論多小的細節都不要放過,詳實地記錄下來。如果你最近沒有記得的夢,準備一組記夢的工具,準備迎接今晚的夢境吧!
挑一個你最近做完夢且還記得的夢,先把這個寶貴的夢用文字書寫在 A4 大小的空白紙上,無論多小的細節都不要放過,詳實地記錄下來。如果你最近沒有記得的夢,準備一組記夢的工具,準備迎接今晚的夢境吧!
榮格心理學的一大理論支柱便是認為人類心靈透過碰觸集體潛意識、內在自性,喚醒潛能去克服屬於個人的內在困境,並使心靈中二元對立(善惡、強弱、陰陽)的狀態達到平衡,最後鍛鍊至更純粹、崇高的心靈狀態。
如果說《哈利波特》系列是孩童、青少年的心靈成長之旅,《怪獸》一片則更關注成年人(甚至是中年人)的發展課題:關係、自我實現與整合。
榮格理論為基礎所做的 MBTI,將人分成 16 種不同性格型態,透過四個心理測驗,能知道你是哪一類!
「戀人」原型的陰影面,則意味著一種「執著」。當我們對人事物的熱情達到失去自我掌控力的地步時,就變成一種「迷戀」、「痴戀」、「狂戀」,因為太過渴望,就變得不能沒有。於是,我們年幼時未被滿足的地方,也會隨著這種「執著之戀」而被激發出來,比方說:重演童年時對於分離的害怕、想要逃離掌控性父母的心情、渴求缺席父母而不可得的怨恨⋯⋯。
內在孩子的概念最初是由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所討論,1940 年首次出版《兒童原型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Archetype) 中,以 child within 指稱兒童原型,他研究自己內在著孩子般的情感後而提出。第一位正式使用「內在小孩」(inner child)的則是米西迪(Missildine),在 1963 年於《Your Inner Child of the Past》一書所提及。
「永恆少年——少女」是一個過渡狀態,因此我們需要「成年禮」來催化從孩子或青少年,過渡到成人的心態。
「時間統計法」它就像記帳一樣,把時間看作一種財富,透過準確的記錄與調整,達到「開源節流」的功效。
夢是進入潛意識的通道,也是展現自己的窗口。可以說,心靈的疆域有多大,夢境的可能性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