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嫻專文】閱讀張愛玲:偏愛生活的顏色與氣味
為什麼我們喜歡張愛玲,除了犀利,大概也是因為他把無聊的生活瑣事寫得迷人極了。
為什麼我們喜歡張愛玲,除了犀利,大概也是因為他把無聊的生活瑣事寫得迷人極了。
你還記得你第一次讀的陳雪嗎?是那本開天闢地般,惡女與天使一體直抵靈魂深處的《惡女書》;還是那如修煉場的人間烈愛,鎮魂曲響徹書頁的《附魔者》;或是在《人妻日記》裡認識了她與她的「早餐人」,在《戀愛課》中讀懂了誰都曾經為愛癡狂。從惡女、天使、拉子到人妻,她是小說家也是散文家,在我經歷漫長的閱讀終於與她相見之時,我才明白,有些人的名字前面不需解釋與頭銜,更不需要斜槓加身,她是陳雪,如此便足夠飽滿。
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非常完美,是一個從無到無的過程,從沒有擁有到沒有失去,沒有屬於所以不必割捨,沒有承諾所以無關毀棄,沒有靠近所以無所謂變得陌生,無涉真心所以免除傷心,所有原本會經歷的感受都事先遁入空門。
學長、詩人、文學獎、恆溫系作家,那是很多人認識的林達陽。林達陽浪漫,不是 Romatic 的那種,他抱負理想與謙卑的屬性。
三毛為何能活得像個孩子一樣?她的幸福秘訣就是——找個跟自己一樣長不大的人!她與荷西陪著我們想像愛情。
劉梓潔告訴我:「或許我們是沒有足夠大故事的一代,但我們不是末世,也當然不漠視。我想把小說中的奇觀事件當作一個背景,在天搖地動中,小到一個飛機停飛、大到瘟疫封城,這些都成為了變異,讓它們對小說中的人物直接產生變化。」
三毛帶領我們看了華文世界以外荒涼溫暖的角落,現在輪到西方讀者認識她,相信西方讀者也會跟隨她輕快自由的腳步,追尋自我,並且願意對他人付出更多的關懷與愛。
張愛玲忌日25周年逝世華麗與蒼涼
「我剛辭職的幾個禮拜,確實覺得自己過著理想的生活,但現在不這麼覺得了」,因為一旦宣布了理想的完結,人們便少不了停留、安於現狀,因此張西更喜歡不斷給出短期或中期目標,持續轉動日常的進展。畢竟說穿了無論怎樣的生活,都有藏匿著辛苦的細節,可往往要走到了,才有機會一窺過往想像不到的困難。「如果你只想選擇其中快樂的事,那應該不是理想生活,而是不存在這個世界裡的、公主或王子的生活。」那略略抽象的提問像是一顆曲球到了跟前,張西卻優雅地反擊出弧線好看的全壘打,大快人心。
百年諾貝爾文學獎僅 14 位女性得主,為什麼?其實女作家比男作家出色,卻也更辛苦,背後原因是什麼?
改編自江鵝同名散文《俗女養成記》創下高收視,導演嚴藝文《俗女養成記2》將是謝盈萱開四十歲之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