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該為性別歧視言論下台嗎?語言背後潛藏的厭女症
台灣國會女性立委比例亞洲第一,然而當我們爬梳台灣政治人物「歧視女性言論」歷史,卻是不分政黨持續發生。
台灣國會女性立委比例亞洲第一,然而當我們爬梳台灣政治人物「歧視女性言論」歷史,卻是不分政黨持續發生。
當蔡英文、洪慈庸等人被競爭對手以生育與否作為攻擊點,可以看出父權社會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與束縛。為你盤點 8 位臺灣女性政治人物語錄,一起尊重女性在專業領域的付出吧!
2016 大選在即,除了總統票還有立委票與政黨票,我們想邀請你為了未來停下腳步,思考你想要什麼樣的未來。
說到政治人物你會想到什麼?立法院裡大打出手的畫面,還是選舉期間滿是旗幟傳單的街道?亦或是扯著嗓門在大家小巷坐著宣傳車叫喊的景象?對於政治人物,我們往往有種刻板印象,「只有選舉才會出來開空頭支票」、「只要花錢就可以請民代或立委來撐腰」、「女性政治人物總是特別兇」。但當我們約問完高嘉瑜議員,女人迷對於「女性政治人物」有了不同的想法,她們有強勢的一面,但若真要說,女人迷會定義為一群勇敢奮鬥的女人,他們犧牲了許多,也背負了許多,也親身證明,在政治圈中,女人,並不比男人遜色。
「沒有結婚不是罪過,但是她因為沒有生過小孩,不知道這個心。」 2019 年 12 月 12 日,張善政對蔡英文發表性別歧視言論惹議。政壇的性別歧視為什麼這麼常見?女性政治人物在從政時有何困境?性別觀察,帶你細細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