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改變》攝影展,顱顏青年引領多元共融風潮!聽奧羽球國手:投入喜歡的事,擁抱不同面貌的自己
「與其活成別人順眼的模樣,不如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是她的座右銘,也是給迷失自我的人最溫柔的勉勵⋯⋯
「與其活成別人順眼的模樣,不如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是她的座右銘,也是給迷失自我的人最溫柔的勉勵⋯⋯
2022 年移工之聲 Voice of Migrant 攝影展開展囉!期待讓大眾藉由移工的視角看見每幅攝影作品背後的真實故事。
只要「一台 iPhone 在手」,不論是日系、韓系、復古、輕風格⋯⋯想拍幾組婚紗照,通通沒問題!
不是為了拍下好照片而去做什麼事,是為了認真記錄生活所以按下快門。余惟強調,一張富有生命力的人像照,從來都不該淪於設備好壞的比拼,而是你對「拍攝」抱持的心態,以及能否用心看見一個人的特質。如果你願意先放下笨重的器材,你會發現,單純透過最基本的手機,一樣能在生活中,隨手拍出具有故事性與溫度的時尚大片。
法國巴黎攝影大賽 Prix de la Photographie(PX3)於 2007 年成立,自此成為歐洲最負盛名的攝影獎項之一。這是 Gia To 第四次獲得 Px3 的獎項,上一次是在 2014 年時獲得了銀牌獎及銅牌獎。憑藉著她在表演攝影中優雅且歎為觀止的作品裡及這麼多的獎項,Gia To 被認為是表演藝術界裡最頂尖的攝影師之一。
在攝影與媒體界以「荒木經惟的繆思」廣為人知、與荒木合作長達 15 年的模特兒/舞者 KaoRi,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這些常識是否真的正確?〉,訴說她的#MeToo
妳身邊有這樣的人嗎?什麼都要拍!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只要一拿出手機就要拍很久、非常久,今天希平方要來教大家各種拍照的實用英文,讓妳能迅速拍出美照!
努力想懷孕,卻總是做不到?透過子宮輸卵管攝影,並搭配油性顯影劑,也許能幫助你提高自然懷孕的機會!
如果你迷戀黑白攝影,如果你著迷街頭攝影,你不能不認識薇薇安·邁爾 Vivan Maier。
余惟是專職攝影師,但她從不刻意尋找靈感。她只是認真過日子,工作以外的時光,很少把相機帶出門。「有拍到,就走。」余惟按下快門的速度很快,對她來說,感動是一瞬間的,攝影也是。
好好觀察,試著把當下所有細節以最恰當的構圖表達出來,這就是一張最有溫度的街拍人像照片了。以下分享幾張這次參與 Olympus 攝影人聯合展出的圖像;這些照片都是依循著完整氛圍的前提按下快門的。透過影像,感受到不同的國度與城市裡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與情境,這是給予作為一個喜歡拍照的人的最大鼓勵。
女攝影師 Elinor Carucci 1971 年出生於以色列,現在在紐約工作和生活,這組作品名為《Closer》,拍攝於 1996 到 2001 年間,大多數記錄了自己及家人的瞬間,她的照片看起來極其的生活和瑣碎,情感卻細緻入微,偶爾也會拍攝一個裸露的鏡頭,但我們卻看不到一絲色情的意味,反而有種彷彿被家人擁抱的溫暖。
紐約之所以是讓人歸零的城市,是因為在這裏所有我們學過的知識體系當將被顛覆,一個永遠沒有正確價值觀維度的城市,包容著各種可能。聽聽在紐約努力的時尚攝影師——申炫雅的發光故事。(推薦閱讀:放棄當老師,改走攝影路!宋美兒:「我在紐約用攝影,尋找真相」)
主打分享淡水地區生活訊息的粉絲專頁「淡海美好生活」邀請台灣攝影師 Ricor、香港攝影師王嘉豪及日本攝影師濱田英明(Hideaki Hamada)到淡海新市鎮及周邊進行「用鏡頭寫淡海」創作計畫,透過三種攝影風格,勾勒出居住在此的淡海生活想像,三人累計按下 5320 次快門,精選出 70 張城市樣貌。
《美國女孩》是導演阮鳳儀首部電影,金馬58奪得三金,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大獎,成為贏家。
「婚紗女王」Vera Wang(王薇薇)超過 70 歲了仍保持好身材,是因為年輕 36 歲的男友嗎?
攝影作品讓我們不會忘記:反送中事件,是如何撼動了 200 萬香港人民的心,他們團結走上街頭,為己發聲。
從小家裡有三個姊妹的林予晞,18 歲到國外留學,為了排遣一個人搭車的時間,才購買了人生第一台底片相機,她說:「會選擇底片,是因為自己喜歡挑戰困難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更能讓我忘記孤單、想家的感覺。」予晞接觸底片攝影至今十年有餘,曾收集超過 30 台相機,累積數千張私人攝影作品,本次將展覽命名為《時區檔案》,來呈現她經歷了空服員、幕後、演員等多重身份轉換及觀察世界不同的角度。
利用不同的攝影技巧拍攝月亮真的很有趣!其實只需要一點巧思,就可以讓攝影作品與眾不同,中秋節賞月時,或許可以試試簡單的錯位攝影,搞不好會成為下一位月亮攝影達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