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無法接受死亡?」2020 逝去生命給我們的啟示
2020 年,是對死亡特別又感的一年。小鬼、Kobe、黑豹等名人的辭世,都一次次警醒我們:珍惜時光、愛得及時。
2020 年,是對死亡特別又感的一年。小鬼、Kobe、黑豹等名人的辭世,都一次次警醒我們:珍惜時光、愛得及時。
「接受性語言」只有當我們自己掌握了這種能力,我們才有可能確保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親密關係中的更多對話是流暢有效,又令人舒適的。
努力的人常常因為太專注於自己的目標,而忘了好好善待自己。但若你想讓這份努力陪伴自己長長久久,除了堅持以外,更要懂得選擇好的產品,好好照顧因疲倦而需要休息的身體。如果你想知道如何照顧自己,不妨看看網路實測與眾多網友如何說!
專訪鄧惠文,成長路上,都要反覆體驗幾次不再有人照顧你的感覺,以及接受對父母的失望,其實沒那麼可怕。
人們常伸出食指,指向他人,說:『這世界真亂,是因為有你和他。』但,實際上是如此嗎?我認為,當有一天人們願意松開指頭,並意識到:『世界的亂,可能是因為有我。』那一天,我相信人際關係將達到更加的多元包容,個人成長也更加真切成熟!
和前任分手很久了,你曾經以為,自己已經不再想念,即便朋友無意間提起他的名字,你也可以談笑。但是,你始終想不透,為什麼今天看見他有了新的交往對象,心裡卻止不住煩悶——既然真的不愛了,又何必會在意呢?你問自己。為什麼,我們難以面對前任擁有新的對象?
妳可以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在心裡溫柔地拍拍她,疼惜她、擦乾她的眼淚,然後告訴她,當時的努力沒有白費,因為那些努力不是為了這個人,而是為了未來遇見更好的人。
有時我們會有意識地去表達這種不信任,比如直接拒絕來自伴侶的愛;而有時對愛的抗拒是無意識的,例如有人真的認為從沒有人愛過自己,並為此感到悲傷——但其實這不符合事實,對方受潛意識驅動,主動屏蔽了所有愛自己的人。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會解釋「難以接受愛」背後的原因、哪些人會難以接受愛,以及如何讓自己學著去接受伴侶的愛。
每個人之所以希望被他人所懂,是源於「自我印證」(self-verification)的需要。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是需要被「他人對我們的看法」所印證的。
一個人要討厭你,只需要挑出你的一個缺點;一個人會喜歡你,往往是包容你的所有缺點。 是人都一樣,會擔心別人在背後說的難聽話,會煩惱其他聽到的人是怎麼想你。然而世界上最可惜的事,就是忙著跟討厭你的人解釋自己,卻忘了跟喜歡你的人表達謝意。 記得,在這複雜的環境下,永遠不缺懷疑自己的人,我們缺的是給自己多一次相信,給喜歡的人更多珍惜。
你不必是誰愛情的影子,不只是誰的女朋友,你有你的名姓,你有你生命能創造的精彩。
「用正念來愛自己有什麼好處?」有的,你會有更多的能力去愛上一個作為整體的自己,不再只是厭惡和否定。
感覺格格不入,我在團體中「被排擠」了嗎?這時,你可以用 4 步驟來思考:與其在乎別人眼光,不如優先考量該怎麼做能讓自己最舒適
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人生中遇到困境,成為需要「找人聊聊」的人,但「知道自己需要幫忙」和「願意接受幫忙」往往是兩回事⋯⋯
《遇見完形的我》談自我接納,以及接納自我所有特質,而且不是為了改變,就只是無條件地接納「如其所是的自己」。
爸爸們討厭別的男生盯著自己的寶貝女兒看,但他們卻忘記了,自己年輕時,也是這樣盯著別人的寶貝女兒看!
為什麼成年之後,跟父母之間越來越難以彼此理解和支持?怎麼做,能讓這段親子關係更為成熟呢?
應該讓爸媽「在宅安老」,還是送到安養機構?
當比爾蓋茲走入校園,跟男孩不談創業與成功學,而是一起玩自拍、討論什麼遊戲機好玩,還有告訴他們如何成熟。他說,其中一個,就是要懂得表達你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