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抑鬱症:我的笑臉,是為了假裝自己不痛
我們將微笑用作防禦機制的理由有很多:害怕不被別人理解,害怕不能融入群體,或者受到對憂鬱症的汙名化影響,為憂鬱的情緒感到羞恥——憂鬱症在我們的語境裏還不是一個中性的詞彙。
我們將微笑用作防禦機制的理由有很多:害怕不被別人理解,害怕不能融入群體,或者受到對憂鬱症的汙名化影響,為憂鬱的情緒感到羞恥——憂鬱症在我們的語境裏還不是一個中性的詞彙。
你是否常常工作提不起勁,生活得行屍走肉呢?如果文中的症狀你已經出現超過兩週,請記得:你有可能生病了!
身邊有憂鬱的朋友,該如何表達我們的愛與關心?該怎麼做才能最有效、最不傷人、最無壓力地給予支援?
調整心情是所有好開始的源頭,但到底要怎麼「調整心情」呢?諮商師建議,我們可從小的、可被實行的行動開始,幫助自己過得更快樂。
研究提出,「真正有效的安慰」應該具備這 7 個特質;最重要的是——問題解不解決不重要,你在就好。
每個長期抑鬱的人,體驗到抑鬱情緒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些人的情緒波動會比較大,狀態好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到抑鬱,狀態不好的時候會感到非常強烈的抑鬱;也有一些人,會以更持久、更溫和的方式感受到抑鬱。
對於社會對精神病患的刻板印象一直有些憤怒,蔡嘉佳自從憂鬱症確診後,便開始觀察著這個社會對待精神病患的方式。隨著最近隨機殺人事件的發生,民眾對於精神病患的偏見越來越深,甚至產生無謂的仇恨與恐懼,這讓她想站出來,藉由自己的日記,讓社會大眾更了解憂鬱症,了解這些被社會所漠視的人群。
季節交替的時刻一直都是心理疾病好發的季節,到底自己是暫時的心情憂鬱,還是被小鬱亂入了呢?自己脾氣變得暴躁,真的就是躁鬱症了嗎?一起來認識與分辨與認識憂鬱情緒、憂鬱症與躁鬱症的差別吧
面對壓力,你是哪一種人:選擇愈戰愈勇?不知不覺逃避拖延?如果你想更好的迎戰壓力,心理學研究 5 個有效影響大腦的方法,不只幫助你接受挑戰,還能防止變笨。
看圖文了解憂鬱症,關於憂鬱症的好書推薦!
海苔熊讀《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為什麼光是和輕鬱症患者「聊天」就能幫助對方好過一點呢?
韓國偶像團體 ASTRO 成員文彬的死訊震驚全球,不少藝人朋友都發文悼念,身處韓國演藝圈的高壓環境,藝人的心理健康極需關注。本文整理 12 位英年早逝的韓國藝人,願他們能當個無憂無慮的天使。
鄭秀文憑藉《流水落花》獲得香港金像獎影后!歷經憂鬱症低潮,鄭秀文透過角色看見死亡與愛的真諦,逐步找回自己。
研究顯示年輕世代,容易罹患空心病!看似快樂交友,卻有著不快樂,究竟空心病是什麼?又該如何自救呢?
好孩子的定義是什麼?活在父母的期待下,天天戴著面具卻反而讓心裡生了病。
我曾是憂鬱症患者的伴侶,因此除了了解憂鬱症患者的痛苦與掙扎之外,我也能深刻地理解陪伴者的無奈與困難。
夜晚來臨,憂鬱湧起。請記得,如果今晚不能開心度過,大哭一場也很好,抱抱自己,最後都會沒事的。
憂鬱來襲,一方面想要結束痛苦,另外一方面又好愛這個生命,如此矛盾心理,該如何讓自己找到平靜?
對,有時我們會搞砸,但沒有偶爾犯下的錯誤,就不可能有進步!如果害怕跌倒,那就永遠踏不出第一步。
「我的朋友得了憂鬱症,但我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這是身為助人工作者,常被問的問題。究竟我們能做什麼?
阿滴英文、理科太太⋯⋯許多台灣名人近年來公開坦承自己罹患心理疾病的事,讓一般人更認識自己的負面狀態。
憂鬱症並不是一種無病呻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心理疾病,是一種可能在二十一世紀影響人類數量最多的疾病。
因為失智症早期的症狀之一便是「憂鬱」,以致許多人會將憂鬱症與失智症混淆,但失智症較容易有高皮質功能缺陷(例如失語症),記得遠期記憶,也會想正確回答問題卻辦不到等等,如果懷疑家中長者有憂鬱或失智傾向,建議前往老年醫學相關門診咨詢,以便得到適切的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表明,憂鬱症目前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 2020 年以後,它可能超越癌症,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類第二大殺手。這提醒我們,憂鬱症早已成了一種常見病,甚至與感冒一樣普遍。
最近的情緒是否起伏不定?或是有些事情在困擾著你?給自己多點關心,多注意情緒的變化,試著了解心情變化的緣由,做適時的處理,比較不會陷入憂鬱情緒。
感情裡面最無力的是,不是所有的「我願意聽」,都能夠換來對方的一句「我告訴你」。
要治療憂鬱症,藥物療法是非常重要且有效果的,需要耐心服藥並按照醫師指示才能看到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