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又怎樣?蕾菈甜蜜再婚:離婚後仍有愛人與被愛的權利
蕾菈身為單親媽媽,再一次步入婚姻的她相信,每一個人都有愛人與被愛的權利。
蕾菈身為單親媽媽,再一次步入婚姻的她相信,每一個人都有愛人與被愛的權利。
從影片中看 7 歲到 78 歲女生的愛情觀!哪些部分會隨著時間改變,而哪些則始終如一呢?讚美和送花!
對於疫情期間「親密關係」的各種焦慮,有可能只是表面,應用自我覺察及溝通,去挖掘內心深處的真正的議題。
「可愛侵犯」它確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而研究指出只是「積極情緒的雙態表達」,幫助我們調節情緒。
在親密關係裡,人們很容易展現最脆弱的那一面。如果雙方能夠一同面對與成長,那麼這份愛,會治癒彼此心中的創傷。
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當你選擇了一個人,也選擇了一組必須面對的問題。」在我們閱讀過不少愛情祕訣或是戀愛方法之後,我們納悶自己為何還是不停地愛錯人、持續用錯的方式去愛人。關鍵就在於每個人需要的都不一樣,沒有一種幸福的祕訣模板,可以套用在每個人身上。但這就是愛情如此美妙的地方吧!聽聽海苔熊告訴你如何辨別他或她到底要的是什麼。
陪伴憂鬱和有自殺意念的人,最煎熬的地方在於自我內心的掙扎。有些時候你甚至會被他的負面思考說服,你開始懷疑自己做的是不是對的,不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這些都是常見的狀況,這時請給自己多一點的彈性和空間。
能這樣地愛一個人嗎?希望自己能像所有美好的事物,帶給愛人快樂而不求回饋。欣羨一種「給予愛」的能力,不嫉妒「獲得愛」的幸運。能夠如此,前提是擁有完整的自我,不會懼怕失去愛人將導致自我的毀滅。人們都希望如此被愛,卻往往無法如此愛人,時時計較自己得到的夠不夠多,忘了戀愛的初衷。
心理學家 Winnicott 認為,當一個人自己沒有擁有過某種感受時,他也沒辦法接收到來自他人的相應的感受。就像關於愛的「接收開關」沒有被打開,此時,無論身邊有多少愛意環繞著,他都缺少一種情緒上的真實感,而沒有辦法真切地感到「被愛」。
記得剛踏入 2017 年的第一個早晨,我睜開眼腦中浮現『順流』二字。這是一份來自高維次元的提醒,要我放鬆,準備接招。果然,這一年對很多人來說充滿了意外-平穩的節奏起了變化,隨之而來情緒的震盪讓許多人都不好受,只能臣服與順流,讓課題與考驗一一浮現。
如何「讓愛情在天涯的盡頭不歸零」,其實是伴侶旅行要達到的究極藝術。我也歸納出以下幾點小訣竅,讓各位準備和伴侶踏上旅途之前,可以有個預備作業。
分手之後,我們都會經歷分手的急性期,無論到哪裡,都很容易觸景傷情,看到抹茶就想起那是對方的最愛,看到汽水就想起對方討厭有氣泡的飲料,看到 IKEA 家具店就想起彼此一起在裡面度過的快樂時光,總之,只要能夠觸發關於彼此之間回憶的所有事物,都會讓我們變得十分痛心;但好在,就過去國內外的調查而言,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最多只要半年的時間,我們都會漸漸地走出分手的傷痛。
愛情的果實,有時候是苦澀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在愛中受傷,經歷拒絕別人或被別人拒絕的難堪。愛情不是「是非題」,有時候對方不愛我,不見得是誰的錯,有可能彼此真的不適合。如果兩個人真的不適合,那麼分手絕對是好事。
因為自己懶惰不想做家事,也會認為另一半不想做家事。甚至曾聽過的例子是,有些人因為自己有了出軌的念頭,也會懷疑另一半想出軌,開始對另一半疑神疑鬼,甚至試圖跟蹤、檢查手機,整天心神不寧,也讓對方無所適從,源自於另一半嚴重的產生偏見與猜疑,高度警覺、也拒絕與人的親密關係。由於投射作用是無意識的,通常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透過投射分散自我焦慮的注意力,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卻責怪、傷害他人。
「先愛自己」還是「先愛人」不見得是關鍵,就算我不懂什麼是愛自己,我還是可以大方地先去愛你,如果你不愛我,大不了我承受,沒誰對誰錯,不需要找個原因去歸咎。但如果你也愛我,那我學會愛自己,也是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