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分手了,怎麼辦?5 個讓關係走向危機的原因:總認為對方所做的是「應該」
感情經營是從獨立個體轉為合作關係,本篇帶你用 5 個感情問題,檢視你們的親密關係!
感情經營是從獨立個體轉為合作關係,本篇帶你用 5 個感情問題,檢視你們的親密關係!
分手不是突如其來,而是長期累積,而且早有放棄這段感情的跡象。文中 13 種徵兆,給憂心感情的人參考。
「一個人孤獨終老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兩個人一起孤獨終老。」在網路上看到這句話時,我差點哭了。大概這就是我們很多人的心聲。如果只是為了結婚而結婚,找到一個人一起生活,可這個他不了解、不包容我的過去,無法帶我走到未來,那麼我們只是湊在一起吃飯、睡覺;這些,我一個人也可以做好,我一個人也可以生活。如果只是這樣,為何要兩個人在一起?
「通常會想著該不該分的時候,就是該分了吧,只是還捨不得而已。」我看著她,心裡默默這樣想著,但沒有把話說出口。
當我們對另一半表達負面意見時,通常有兩種方式:抱怨(complaint)與指責(criticize)。同為負面評價,它們的性質卻截然不同,對親密關係的影響也不同。Gottman 的研究指出,指責是導致伴侶分手的一個主要原因,抱怨則不是;指責是消極而值得警惕的,但抱怨在一定的條件下,卻可能是積極而具建設性的。為什麼它們有這麼大的區別呢?
你提的分手是一時衝動還是細心思量的結果?兩個人在一起總有摩擦,但只要兩人還想在一起,就總能一起面對未知以及接踵而來的問題。別讓你的心直口快錯過屬於你們的一輩子,以下這十個分手理由,或許你應該好好再想過。(推薦閱讀:心理學告訴你「完美男友的 15 個特質」有什麼問題)
幸福本身不是可以用理性去做分析,更不是用外在條件來做為選擇的依據,在一段又一段的愛情裡,我們都選擇了各自的需求,也因為心裡的這個需求無法被滿足,而必須說再見了。說穿了,我們都是現代彼此填滿心裡空虛的產物,然後在彼此身上找到可以依附的安全感吧。
深知彼此個性不合,仍眷戀對方的擁抱和親吻。又一次大吵後,我們終於決定分手,即使還相愛著。無法攜手向前,就學會好好道別。
不愛了,卻也狠不下心分手嗎?如果真的確定不愛了要怎麼辦?本文幾個問題給你思考,找到你的「人生故事」。
而這些人並不是真正的愛你,因為他們不想要這段感情好好地長久下去,所以他們在累積自己分手的能量,好在到達極限時讓自己能夠順理成章地離開。他們比較愛自己。
為什麼主動提分手的人,也會難過?當意識到關係不如想像時,那種難過與絕望,其實不亞於被分手的人。
從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有外遇了,印象中有好多次,母親都是躲在房內偷偷哭著,我看著她這麼心碎,心底懂了世界上有一種男人,是會外遇、劈腿的壞男人,等我長大了一定不要跟母親一樣,挑到那種壞男人,重蹈她的覆轍。我其實沒有發現,我心裡有一部分是瞧不起母親的,覺得她怎麼那麼笨,找了一個不好的男人當老公,我想要證明自己絕對不會像她一樣,我一路以來都這麼倔強的想著。
失戀的時候,怎麼辦?推薦 10 首失戀療傷歌曲,我們都要相信,哭過就會好的。
我即將去國外讀書了,可能要和男朋友分開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說異地不容易,感情再好的情侶也很難 survive,尤其我們還是異國。我雖然愛他,但對我們的戀情還是很悲觀⋯⋯我很苦惱,想知道異地是不是真的很難熬呢?我們的戀愛會不會也敵不過時間和距離呢?」
疫情發生,許多原本沒有住在一起的伴侶被迫分離,相反的,也有原本可以保持固定見面頻率的遠距戀人,現在想要見上一面,更是難上加難。疫情拉長了相處的距離,同時,也打破了恆常的相愛模式。
這段情路是否要繼續走?分手比較好?美國心理學教授提出 15 道問題,測試看看,能和身旁的伴侶走多久!
人們之所以會在分手後還想和前任發生性關係,主要有這五個原因:雖然有的人可以在分手後一邊維持純粹的性關係,一邊不受影響地開始新的人生,但大多數人還是會因為持續的性接觸而產生情感依戀(Emma, 2012)。尤其是對女性來說,她們在性交過程中會釋放出更多催產素(Carina, 2018),這會不斷提升她們對對方的依賴感,導致她們更難走出這段關係,甚至還會對自尊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
冷戰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既然沒有要分手,為什麼有人總是習慣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親密關係的另一半呢?
一次復合之後,我們決定放手一搏,試試同居。第一個月甜蜜非常,都在添置家具,晚上享受著大學才有的電影時光,在彼此的懷裡,感受到強而有力的一種安全感,家終於是避風港,而且能夠穿著內衣褲在家裡浪蕩,而不用怕父親看見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