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上學怎麼辦?4 步驟引導孩子練習「情緒區辨」,擺脫拒學焦慮!
情緒背後隱藏了許多原因或需求,透過 4 步驟區辨情緒,有助於青少年積極面對壓力,減少負面影響。
情緒背後隱藏了許多原因或需求,透過 4 步驟區辨情緒,有助於青少年積極面對壓力,減少負面影響。
憂鬱時透過五感自我療癒!覺察情緒、打開五感,用色彩、旋律與香氣治癒你受傷的心。
人都會嫉妒,但嫉妒並非萬惡的。透過文中的 5 種方式,我們可以化解偶發的嫉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有情緒就等於不理性嗎?破除 4 個情緒迷思,沒有不好的情緒,只有錯的表達方式。
情緒一來就無法冷靜思考?《刻意放鬆》教你 STOP 情緒緩和術,4 招審視內在需求,作回情緒的主人。
你常肚子痛嗎?你分得出來是不是胃痛嗎? 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唐瑞祥表示,胃出毛病,痛的部位是「上腹部」,也就是肚臍以上、肋骨以下的位置。如果疼痛的位置在右上腹,可能是肝、膽、胰的問題;在下腹,可能是腸子或泌尿生殖系統的問題。
這個月,女人迷與你聊聊「結婚」同時,我們也想分享「離婚」。當這兩者放置在一起就像一種二元對立,但這個相對關係不應該有優劣,離別、分手,不是一個難看的「結果」,而是邁向更好生活的「過程」。七個離婚心理學,與持有嶄新生活的你分享。(推薦閱讀:每個離婚者背後,都有兩個故事)
「因為害怕而持續讓步,換到的只是暫時的焦慮解除,與往後更多的害怕。但並不是愛。」如果你一直以來都讓愛情/親情/工作等等人際關係綁架你的人生,或許你該思考你內心有什麼樣的恐懼,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委屈,卻不敢說出來的人?
情緒勒索的互動循環,其實牽涉到三項非常重要的元素:自我價值感、罪惡感與安全感。也就是說,身為情緒勒索者,他們非常擅長做一件事情:貶低你或你的能力(自我價值),引發你的罪惡感,以及剝奪你的安全感。
喝酒後的八種人格,你是哪一種?
記錄情緒的目的,是為了我們能夠覺察情緒,控制情緒。很多人在情緒上頭的時候,很容易一時衝動,做出不理智的行為。但如果能夠即時覺察到的話,就能即時做出應對。
一個重要的事實是:當你為一個人做事情只是因為害怕而不是因為愛的時候,這個「害怕」換來的也不會是愛,只會換來暫時的焦慮減輕,以及往後更多的害怕。
調整心情是所有好開始的源頭,但到底要怎麼「調整心情」呢?諮商師建議,我們可從小的、可被實行的行動開始,幫助自己過得更快樂。
海苔熊為你準備的一系列新年片單,心理諮商並不是遙遠的課題:心中的小星星、一路玩到掛、從心開始
Jacobson (1976) 教授指出,人會緊繃是因為能量消耗過度。他把人們對能量的使用比作開店經營,一家店的金錢是有限的。如果成本太高,就會進入財政緊張,緊繃感就意味著我們的能量陷入了「財政緊張」。但是,現代人明明每天不會進行大量運動,為什麼還是會消耗能量呢?Jacobson 教授解釋說:即使表面上沒有大幅度運動,人體內依然存在許多張力,會持續不斷地消耗能量。
另一半是否真的在乎你,可以從心情低落時的相處、犯錯的處理以及進入親密關係後對你的在意度來觀察。
生活中總有情緒低落、感到迷茫的時候。與你分享 5 種我們推薦的方法,幫助你走出情緒與行動困境!
由史蒂文·連、黃艾莉主演的 Netflix 影集《怒嗆人生》廣受好評,從「路怒症」的插曲,帶出角色的內心世界,看見生活之於他們的重量。
女人迷進行「女子生活壓力大調查」,顯示有近六成的女性在職場、經濟上有著極大的壓力,更影響到身心狀態。
有些人對校園霸凌的心理創傷感到麻木。求助之餘,利用 4 個方法正視創傷,給痛苦釋放的機會。
你會如何面對負面情緒?這些情緒背後其實隱藏更深層的影響,唯有和內在小孩好好對話,才能有效達到療癒內心的效果。
我們常視情緒為問題,而透過重建與內在小孩的關係,讓我們的內在擁有正向情感資產,活出自己的美好價值。
心理師帶我們透過 7 個方式與內在小孩重建與修復關係,進一步實現自我成長和心靈治癒。
PUA 是什麼?PUA 是種心理操控技術,先從善意討好,再逐步扭曲認知,心理師陪你練習脫離有毒關係。
喪禮上哭不出來的人,代表不難過嗎?每個人對於悲傷的感受都不同,我們不該要求與質疑他人的感受。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才能做出最好的決定。學會控制情緒的同時,還能體察別人情緒變化,讓自己保持在好狀態。
伴侶出軌怎麼辦?這段感情還要繼續走下去嗎?——不論原諒或不原諒,都希望你能勇敢地不後悔做下的決定。
時間會療癒傷口,傷痛總會過去,身體也會準備好面對新戀情;然而逝去愛情的記憶卻可能縈繞不散,餘生迴盪。
看完這篇「情緒低潮溺水者之親友因應守則」,以「同在」與「傾聽」找回繼續生活的力量!
當我經歷了生活、婚姻的挫折時,母親在我心中深深埋下的種子,讓我下意識也遵循著她的心法,一步步走過。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要避免「踢貓效應」,甚至幫助紓解他人的情緒問題,因為在不經意中的一個壞情緒,常常會衍生出更多的壞情緒。
曾是摯友的兩人,在多年誤會後,還能在哪裡找到曾經要好的證明?黃山料《好好再見 不負遇見》想和你說⋯⋯
如何判斷親密關係適不適合走下去?透過 4 個面向觀察,了解彼此對這段感情的共識。
高敏感者容易被說情緒化、不開朗、難相處,但這樣的他們同時也體貼、照顧他人、有豐富的想法與有趣的靈魂!
根據依附理論,高度迴避依附者總是退離人群,努力地想除去心理痛苦,卻導致在應該感受到情緒與表現情緒的情況下,嚴格控制自己,讓自己過得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