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心理學:擁抱負能量的人,更容易面對生命
今天的文章,我們也想和你來聊聊悲觀這個主題。在心理學裡,作為一種氣質的悲觀是與生俱來的嗎?樂觀一定是好的,悲觀一定是不好的嗎?作為一個悲觀者,我們可以以何種方式活在這個世界上?
今天的文章,我們也想和你來聊聊悲觀這個主題。在心理學裡,作為一種氣質的悲觀是與生俱來的嗎?樂觀一定是好的,悲觀一定是不好的嗎?作為一個悲觀者,我們可以以何種方式活在這個世界上?
說到內心的負面情緒,英文除了 sad、angry、scared 之外,其實還有好多詞彙能夠傳達出「痛苦難受、憤恨不平、焦慮不安...」等情緒。表達負面情緒的詞彙,你知道多少呢?快來看看本文列出的詞彙你是否都認識吧!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被教導要多一些「正能量」,少一些消極負面的情緒。我們總是稱讚那些臉上掛著笑容、無論何時都充滿希望的人。當一個人遇到挫折的時候,他總是被勸說「樂觀點」。
「鹹魚」這個詞最近幾年經常被大家用來自我調侃。在我的觀察中,身邊自稱「鹹魚」的人們大都不是理直氣壯地癱著,而是一邊焦慮一邊就地躺下,然後躺著繼續焦慮。更有意思的是,我發現有很多的「鹹魚」與其說是不想努力,不如說是不敢努力。甚至,他們還會主動給自己「挖坑」。
面對成長中必然會遇到的挫折和挑戰,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在相同處境下不同的行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