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

給恐慌症、憂鬱症的你:你沒有做錯任何事,也沒有對不起誰,五個方法與情緒好好相處

治療病症的痛苦只有自己最清楚,身體感冒時,看醫生是很正常的事情,心理生病時,更應該發出求救訊號。

讀者創作 2022/11/24 上午12:30:00

給 PM 的職場心理課:擁抱恐慌,真的搞不定,就學會求救

求救的對象可以在工作上實質可以幫助到你的(不管是業務上的幫助或是經驗老道的建議),例如你的老闆、同事或同產業的朋友;人害怕顯現自己脆弱的一面是正常的,但我相信,當有人真誠地向自己坦白困難,柔軟的一面都會顯現的。跟朋友抱怨抱怨雖然可以釋放負能量,但如果沒有找到正確的關鍵角色幫助你,可能會造成惡性循環,所以大家不妨放下自己的不好意思,開口求救;約一起喝杯咖啡,或是一頓午餐的時間也好:)

讀者創作 2020/07/15 下午12:30:00

所謂長大,就是學習與恐慌、焦慮、未知共處的旅程

透過直視恐懼、解決問題、家人陪伴、擁抱初衷,我好不容易慢慢找到方式處理那些恐慌。什麼樣的方法?就是習慣失敗與挫折會一直存在在生命當中。我慢慢學會了孤獨上路、學會了哭完後擦乾眼淚再上、學會了道歉、學會了認知自己的無能為力,漸漸地,我不太再會因為工作而出現極端強烈的情緒起伏。

張希慈 2020/05/26 下午 3:30:00

我到底是恐懼還是焦慮?治療師給你的八個判斷指標

焦慮是一種更加持久、複雜的情緒狀態,通常是由最初的恐懼所引發。例如:你可能會因為要去拜訪朋友而感到焦慮,因為他們住在一間可能會有蜘蛛的老舊房子裡,或是要去看一部可能包含蜘蛛場景的電影。基本的恐懼是遇到蜘蛛,但是你活在一種未來可能會接觸到蜘蛛的持續焦慮狀態中。所以焦慮是一種比恐懼更持久的經驗。這是一種憂慮和生理上覺醒的狀態,你相信自己無法控制或預測未來潛在的嫌惡事件。

高寶書版 2020/04/16 下午 7:00:00

「我的身心好像故障了」創傷後生存:生活是解構與重構的過程,我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活著

太魯閣事故後,作者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他寫下自己如何面對「創傷」以及陪伴自己的過程。

讀者創作 2021/10/27 上午1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