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習俗與性別反思:初一回娘家會帶窮?
習俗的本意是「希望對人們有更好的協助與體諒」,因此形成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參考」,但在習俗形成以及「傳遞」的過程中,有時會因在外在權勢與刻板印象的影響,反而從「協助」造成了「阻礙」!
習俗的本意是「希望對人們有更好的協助與體諒」,因此形成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參考」,但在習俗形成以及「傳遞」的過程中,有時會因在外在權勢與刻板印象的影響,反而從「協助」造成了「阻礙」!
今年初,全聯為了宣傳集印花換鍋具的活動,推出了「貴婦養成計畫」系列廣告,主角清一色都是女性,而為了強調鍋具的高品質,廣告訴求女性該如何成為「貴」婦。首先,無論有意或無意,廣告傳達了「女性是理所當然的家務勞動者和家庭用品消費者」的概念。
「如果你相信性別平權,那你就是個女性主義者。」艾瑪華森在國際婦女節的演講中如是說。在人人都是性別平權力量的時代,不只女性在捍衛自己的權利,男性也開始做為行動者,為女性權益發聲。當我們都一起打破社會加諸於我們的性別框架、當我們一起走在性別平權這條路上的時候,我們就離成功不遠了。
前陣子我們向讀者募集「一句話說性別歧視」,超過千則讀者留言響應,我們發現,不只是女生,其實男生也深受歧視所困擾,不論男女、體型、經驗,每個人都有可能被歧視所傷害,我們整理了三大常見歧視種類,裡面有你也聽過的歧視嗎?一起來分享你的感受吧。
從葉永鋕事件後,追求性別氣質的差異認同,花了十九年的時間,依舊無法止息這類的霸凌事件在校園發生;台灣同志運動之父祁家威,更是花了三十年的時間去推動同志婚姻的平等權益,直到今日的立院表決案通過,才終於露出曙光。
2020 年 6 月 27 日,海巡署為宣導水上安全與防溺知識,貼出一則「母親疏於照顧釀禍」的圖文,引起性別歧視爭議。有人替海巡署長室緩頰,甚或反過來攻擊女性主義者或婦女團體。或許粉專並非「故意歧視」,但你知道為什麼,我們更該關注這種「雖無惡意的隱性歧視」嗎?
女人迷【敬未來・近未來】特別企劃,邀請曾經歷性別不平等的讀者,寫下自己的生命故事。讓文字化為力量,陪伴有過相同經驗的每個你。
台灣國會女性立委比例亞洲第一,然而當我們爬梳台灣政治人物「歧視女性言論」歷史,卻是不分政黨持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