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是否「不愛了」?關係心理學:分手不只是單方決定,請試著給關係一個更好的結尾
不愛了,卻也狠不下心分手嗎?如果真的確定不愛了要怎麼辦?本文幾個問題給你思考,找到你的「人生故事」。
不愛了,卻也狠不下心分手嗎?如果真的確定不愛了要怎麼辦?本文幾個問題給你思考,找到你的「人生故事」。
聽孫燕姿的《在,也不見》,光這四個字,就能讓人留下多少眼淚?
離不開不適合的人,最終往往也只有自己一個在苦惱;沉溺下去,活在自己想像但不得答案的小宇宙裡,只會讓自己與自己不適合,讓自己與自己爭吵,並失去了快樂的能力。大小動物都會本能地趨樂避苦,好的就靠近,壞的就丟掉;然而人是最矛盾的動物,我們也許清楚知道對方跟自己性格分叉、價值不同、生活懸殊、星盤相衝、五行不合⋯⋯早該說聲「有緣再見,無緣也罷」,但往往要離開不適合的對象時,我們則成為了迂迴的物種。
日子可以平凡,但別平凡到忘記彼此相愛;愛的本能需要被好好經營,想要持續有幸福感,走很長的路,也許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去做到這些日常。
人不是機器,每個人喜歡的程度與對應的行動都不一樣,過於緊張的你不但患得患失,更讓對方有不必要的壓力。
《星光大道》像是上輩子的事了,想來只驚恐自己當年畫那什麼鬼眼影。參加《我是歌手4》帶來的震撼,在回歸日常後也慢慢消化了。舞台上的轟轟烈烈安靜了,徐佳瑩安生地咀嚼生活,出發探索內心更深層的覺醒。貼出《尋人啟事》三年後,她帶著新專輯《心裡學》翩然歸來。
比起過去人們將婚姻看作生活需求的結合,現代更多地看作是實現「自我價值」,因此這時代的婚姻將會兩極化。
玩玩心理測驗!這五種情緒「感動.傷心.疼痛.生氣.緊張」,哪一種最容易讓你掉淚呢?
通過力量感和自我洞察,放下美好形象的偽裝,學習敞開真實的自己,以建立一段無壓榨、只有親密感的關係。
世界上,沒有哪種愛情需要你放棄尊嚴。愛情或許會讓你落淚,讓你嫉妒生氣,但它最後是讓你溫暖、給你安全。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要避免「踢貓效應」,甚至幫助紓解他人的情緒問題,因為在不經意中的一個壞情緒,常常會衍生出更多的壞情緒。
「其實你是個意外⋯⋯」如果這些話你曾說過,或被說過,現在的你,有能力停止傷害,或是重新療癒自己。
急躁的性格不只會磨耗椅子,也會讓你的人際關係傷痕累累——其實慢慢來,真的比較快。
有時大家做的選擇,你也會跟著選,但在某些情況下,當其他人選了,你反而故意做出不同的選擇。例如⋯⋯
什麼才是「對的人」?真的有「對的人」嗎?阿德勒心理學告訴你,與其糾結於伴侶的對或不對,一起努力經營更重要。
推薦五本關於人際相處的書籍給你,在年節、團圓即將到來之際,重新拿捏人與人之間的「界線」與「關係」!
人們之所以會忌妒,是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本文的五種情境帶你測試看看,在這段關係中你是否輕鬆自在?
一段親密關係中,我們反映的情緒常常是心裡的陰影。因此你心裡嫉妒的真正源頭,其實可能來自於「低自尊」。
第三場「時代講堂:正向心理學」邀請到「更快樂實驗所」創辦人陳郁敏老師,和你分享快樂的秘密。
是你嗎?腦內小劇場很活躍,但卻表現毫不在意,嘴上嚷著「沒事」。很多時候,這句「沒事」是說給自己聽的。
為什麼我們總是對老友們的種種無理要求,難以斷然拒絕呢?心理學告訴你,也許是時候安頓一段友誼的漸逝⋯⋯
良好的溝通不只有「說話」,還包含「聆聽」。《同理心對話》剖析各種對話心理,歸納出實用的溝通技巧。
好的溝通就像拋接球,你丟我接。但有一種人總會把話題帶到自己身上,這種狀況被稱為:對話自戀症。
Netflix 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曹尚久表面好強,卻又吊兒郎當的模樣,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要再受傷。
感覺來了擋不住,那感覺走了呢?當有一天你的伴侶說出「我不愛你了」,你的世界是否會因此而崩潰⋯⋯?
相比於男性,女性高潮很不容易。但事實上不論性別,只要有愛、耐心和技巧,都有機會能讓女伴高潮。
「可愛侵犯」它確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而研究指出只是「積極情緒的雙態表達」,幫助我們調節情緒。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根據這一「期望與讚美創造奇蹟」的結論,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羅森塔爾在考察某所學校時,隨意從每個班級抽出三名學生,一共十八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並告訴他那些學生是科學鑑定的智商型學生。半年後,他發現這些學生的表現的確超過一般學生,進步幅度很大。他們長大以後果然都在不同領域做出了非凡的成績。
上一篇文章〈母女關係心理學:為什麼在我媽眼中,我從來不討人喜歡?〉我以兩個臨床實例,說明了母女的早期關係創傷,即一種基本信任(basic trust)的背叛(betrayal),如何讓人們必須走進晤談室跟心理師「聊療傷」。今天我延伸這個主題,想及成人關係中兩種常見的信任感之背叛:(1)被所信任的好友騙取利益(2)對象的出軌對象就是自己的閨蜜/好兄弟,或情人瞞著我們跑去「多人運動」
關係心理學:在伴侶總愛爭輸贏 可能是源自童年經驗的自卑感,總愛與另一半爭輸贏 強勢霸道可能反映的是自卑感,感情中咄咄逼人 可能是源自童年的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