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創傷修復最終曲——我應該原諒傷害我的人嗎?
對於曾經傷害我們的人,我們沒有原諒的義務,但不論原不原諒對方,其實最後要問的就是一句:你原諒自己嗎?
對於曾經傷害我們的人,我們沒有原諒的義務,但不論原不原諒對方,其實最後要問的就是一句:你原諒自己嗎?
面對創傷症候群,吳東彥心理師引領我們該如何修復自己,讓我們透過修復創傷五步驟,重獲心靈的自由。
聽聽吳東彥諮商心理師怎麼看待創傷症候群?復原的第一步,先從「接受創傷經驗」開始吧!讓傷口融入生活。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創傷症候群?透過幾個盲點看見自己,藉由吳東彥諮商心理師的修復四部曲,來修復傷痕。
你聽過阿德勒這位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為心理學三大巨頭的心理學家嗎?他開創的個體心理學,為我們所有與人際關係相關的問題,找到通往幸福的解答。如果你總是無法不在意他人眼光,那麼,你應該來認識一下阿德勒,讓他帶給你被討厭的勇氣。
時間會療癒傷口,傷痛總會過去,身體也會準備好面對新戀情;然而逝去愛情的記憶卻可能縈繞不散,餘生迴盪。
「女孩 11 歲那年被父親性侵,長達 8 年,直到她搬離家去大學念書才終止。在這過程中她最不解的是,為什麼媽媽都沒伸出援手?一直到她被社工安置、安排出庭,媽媽還威脅她:妳這個不孝女,等一下開庭敢講話試試看!妳把大家害得還不夠慘嗎?一定要家裡被你搞到分崩離析妳才開心是不是?」
面對家人離世,我們不需要刻意地切斷彼此間情感的連結,不需要刪除屬於彼此的快樂回憶,不需要強迫自己學會放手。他仍然可以作為一個情感對象而存在,我們也仍然可以愛他。
那些向伴侶尋求的安全感、那些深沉的悲傷,都在找出自己的內在小孩後,隨著淚水滑落,也漸漸釋懷許多。
家的心理學系列文章,我們有許多性格養成,其實都來自於童年時期埋下的創傷。長大以後,你感覺自己不但難以信任他人,也很難信任自己嗎?用精神分析角度,看看你內在的樣子。
許瑋甯、賈靜雯《她和她的她》談及未成年少女遭到性侵後的心理解離,在漫長的復原之路,如何才能療癒修復?
遭受挫折後的心理創傷,該怎麼解?資深心理師教你如何利用OMG 原則,陪伴自己走出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