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
現代人都想修的一堂情緒課:珍妮佛、貝克漢談如何面對恐懼與焦慮
你覺得自己時常焦慮嗎?你面對舞台會恐懼嗎?你偶爾覺得自己有強迫傾向嗎?整理五位名人談自己的精神疾病,珍妮佛倫羅斯、貝克漢、艾瑪史東、艾黛兒、Lena Dunham 其實都曾為自己的精神疾病所苦,聽聽他們與自己負面情緒如何對話,也找到你快樂的方法!
致陪伴心理患者的你:我們別再說「對不起,我應該早點發現」
從鐘鉉憂鬱症、太妍坦承治療憂鬱中,到韓國女團 TWICE Mina 確診焦慮症,當心愛的人心理生病了,我們總措手不及。親愛的,如果你也想幫助他們找回對世界的相信,卻苦無頭緒,寫給你 8 個陪伴方法,我們一起好 好走過療癒的旅程。
如何跳脫「想太多」的負面循環?
身為腦神經科學家與精神科醫師的作者斯里尼・皮雷(Srini Pillay)指出,分心會降低杏仁核的活動並產生安定感。杏仁核也是我們產生負面情緒的主要來源,當我們過於專心在某一件事情上,會產生較大的壓力。因此在某些時候,如果能夠適當的將注意力分散到其它的想像畫面或周遭事物,可以讓你更放鬆自在地工作與生活。
「思考螺旋」心理學:無止盡的焦慮,背後是什麼原因?
如同 Green 所說:「精神疾病的污名所帶來的問題之一就是『孤立』。我至今仍清楚記得高中時有多孤獨,而這份孤獨又是多難以承受。我衷心希望我們能打破這個現狀。」
電影《怪胎》:遇上只你懂的神經病,就別輕易放手
《怪胎》,是講述兩個有「強烈潔癖強迫症」(OCD)患者的故事。兩個凡出門都要穿著雨衣隔離外界髒污的怪胎──陳柏青與陳靜,在茫茫人海中,因著 OCD 相遇。兩人因為懂得彼此的神奇語言,而得以對視彼此走在一道;那麼,為了一起走更遠,就讓我們一起挖掘世上的驚奇,發明更多只有我們兩個人才能相懂的密語,陪在對方身邊永不改變,一直維持相遇之初,讓對方訝異於「你懂我」的那個獨一無二。
「我是不是很糟?」打破負面思考 6 步驟:你比自己想像的更堅強
對,有時我們會搞砸,但沒有偶爾犯下的錯誤,就不可能有進步!如果害怕跌倒,那就永遠踏不出第一步。
完美主義是雙面刃?無法接受妥協與模糊,可能造成極端異常心理
完美主義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和潔癖症一樣,都具有強迫自己維持事物完整性及秩序的心理傾向。
反覆檢查門窗、一天洗數十次手:怎麼治癒過分完美主義者?
對於強迫症患者來說,最重要的是練習不要在意和培養耐心。像是洗手洗了八次,但要洗到十次才能安心的這種自己也覺得奇怪的想法停止之後,在某個瞬間,就會不在意並能集中精神於其他事情上。
妥瑞兒媽媽的告白:孩子並非故意發出怪聲,請以同理代替責罵,陪伴孩子長大
家有妥瑞兒的父母,需要讓自己用更寬宏、放鬆的心態去面對,幫助孩子面對受到質疑時的不安全感或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