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肩、鳳尾裙、三個耳洞!細看《延禧攻略》美學
在服裝上,清廷劇集與其他朝代的最大分別是滿、漢之間的服裝差異。相信大家都知道清朝是由滿族人統治,作為駕射民族,他們的衣服剪裁會較為闊鬆,方便他們在馬上的活動,而且喜歡穿上連身衣服,如袍、氅衣等等(可理解為旗袍的前身)。相反,漢族人則跟據前朝傳統,衣飾以上衣下裙為主,如衫、袄(可理解為外套),配上不同種類的裙子如鳳尾裙、百褶裙等等。
在服裝上,清廷劇集與其他朝代的最大分別是滿、漢之間的服裝差異。相信大家都知道清朝是由滿族人統治,作為駕射民族,他們的衣服剪裁會較為闊鬆,方便他們在馬上的活動,而且喜歡穿上連身衣服,如袍、氅衣等等(可理解為旗袍的前身)。相反,漢族人則跟據前朝傳統,衣飾以上衣下裙為主,如衫、袄(可理解為外套),配上不同種類的裙子如鳳尾裙、百褶裙等等。
相信一眾《延禧攻略》的粉絲都已留意到,劇中一眾女星均以類似幾年前流行的咬唇妝示人。而其實化妝師並不是「膚淺」地追趕潮流,而是溯流追源,參照由清朝遺留下來的畫作《玫貴妃春貴人行樂圖》,發現當時的女子會刻意只畫下唇,讓雙唇顯得玲瓏小巧。在參考完畫作之後,製作人與化妝師才決定要在劇中如實還原當時的女性的妝扮。
皇帝與皇后之間的愛情語言,與旁人不同。他們的愛,是古有唐明皇命人快馬送荔枝,今有乾隆皇大船載荔枝樹,只為博皇后一樂。然而,卻也是皇后興匆匆地在宮門口等候,等來的是皇上在別的嬪妃處歇下的消息。他們的情意,表達在晨起繾綣,皇上耍賴抵著皇后額頭,說著不想早朝。身一轉,卻在離開前慎重交託懷孕的妃子。
也許有人已經試圖 google 娘娘們的真實名字,但遺憾的是,我們頂多只能在維基百科或典籍上看到「魏佳氏」、「富察氏」、「OO氏」這樣的稱呼。難道,這些娘娘真的沒有名字嗎? 其實,中國古代女性是有自己的名字的,只是當時的禮教規範禁止女性隨意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面」,以至於名字能派上用場的機會不多;再加上古代中國有避免直呼名諱的傳統,外人通常以父姓(婚前:A 小姐)或夫姓(婚後:B 夫人)來稱呼女性,因此許多女性的本名只有身邊親友知道。 時至今日,雖然我們仍能欣賞演員在戲劇中對古代後宮女性的精彩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