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家庭如何教小孩?從艾爾頓強、欣希雅尼克森等 4 位同志家庭,看見愛的多元性
同志家庭是否可以收養小孩?如何教育孩子接納多元性別?趁著母親節,編輯帶讀者們透過四位名人同志家庭,看見愛的多元性。
同志家庭是否可以收養小孩?如何教育孩子接納多元性別?趁著母親節,編輯帶讀者們透過四位名人同志家庭,看見愛的多元性。
童年的感受雖然經常用隱形的方式,影響著我們,但我們依然可以用這三種方式,早日走出原生家庭的吵架陰影。
沒找到對的人之前,請你精彩地單身!很多事情不用著急,愛情會在一個適合的時間與地點出現。
面對母女關係傷痕,總是令人糾結與掙扎,在放下與放不下間的來回。該怎麼辦?其實需要和解的,一直是自己。
何謂代際創傷?親子關係疏離,源自內在陰影。沒有完美家庭沒關係,學會看見原生家庭的痛,就能幸福。
王力宏離婚,媒體父權視角說王力宏形象被毀,而非李靚蕾自我賦權;是金童人格折損,而非李靚蕾不再隱忍。
頂著一頭蓬鬆黑捲髮,厚重的瀏海遮住雙眼,卻遮掩不了他的才華光芒,他是米津玄師,日本當今最受注目的樂壇歌手。
我仍然很開心,自己開啟了這一連串的旅程,也因此我更加珍惜現有的家庭關係,以前總愛往外跑,現在懂得回家吃飯的難得與幸福,還有一起倒在床上聊天的平凡與幸運。成長的過程中,不免都帶著許多傷,或者說,一路人生都可能傷痕累累,可這都是一種修煉,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
說到政治人物你會想到什麼?立法院裡大打出手的畫面,還是選舉期間滿是旗幟傳單的街道?亦或是扯著嗓門在大家小巷坐著宣傳車叫喊的景象?對於政治人物,我們往往有種刻板印象,「只有選舉才會出來開空頭支票」、「只要花錢就可以請民代或立委來撐腰」、「女性政治人物總是特別兇」。但當我們約問完高嘉瑜議員,女人迷對於「女性政治人物」有了不同的想法,她們有強勢的一面,但若真要說,女人迷會定義為一群勇敢奮鬥的女人,他們犧牲了許多,也背負了許多,也親身證明,在政治圈中,女人,並不比男人遜色。
從《心之谷》到《四重奏》,高橋一生的成功,不是因他演活白馬王子,而是他演活男子氣概裡不允許表顯的脆弱部分。
林靜儀,立法委員、婦產科醫師、作家,看女體病痛,看多了發現痛的不只身體,還有性別框架壓迫下的心,前者可以靠醫療科技,後者卻非處方籤或開刀可以處理。林靜儀直腸子,容易替病人打抱不平,做完醫師份內工作,有時也拉著病人的手找法律顧問、打電話爭取權益。十多年診間,林靜儀把遇到的故事寫成書,《診間裡的女人》,其中有女病人,也有她自己。
有些時候反而是藉由那次聚餐你知道了:原來,John 一直有在健身,而且一週五次,已經持續了二年沒有間斷;Peggy 雖然經常加班又忙碌,但再怎麼忙,她一定在下班後提早兩個公車站下車,步行 20 分鐘回家;至於看起來始終苗條的 Amy,她則是幾乎每天晚餐都吃水煮或清蒸料理,而且七點後不再進食。
你在單親家庭長大嗎?或是,你對「單親家庭」這四個字,有怎樣的想像呢?其實,出生在怎樣的家庭,從來不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而每一種家庭樣貌,其實都有屬於他們的完整。親愛的,就算環境已被決定,我們還是能走上另一條街。單親家庭,從來不需要被悲哀化。(同場加映:單親家庭,那些說不出口的願望和難過)
六月的主題,我們想聊聊「婚與不婚的選擇」。在談論婚姻與家庭的脈絡之下,本月我們也安排兩個深入追蹤,從「童婚」以及「沒有婚姻的家庭想像」去聊,每週一篇追蹤,這個月讓我們好好聊聊婚姻與家庭的新時代變形,把生活該有的樣子,還給正在生活中的人。
一頭豔紅短髮,那是藝術家草間彌生的招牌。說起她,我們總會想到一顆巨大的南瓜,上面佈滿密密麻麻的圓圈;或者是紅底畫布上大塊大塊的波卡圓點。
《媽的多重宇宙》在第 95 屆奧斯卡囊括 7 項大獎,用多重宇宙的概念,講述女性在家庭中的多個角色。
女人迷用十張圖,帶你了解台灣家暴現況及處理方法,成為自己最有力的守護天使!
家,是兩人的,走過才知道不簡單,更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幸福。勇敢講出來,家,本來就是討論出來的。
卡達世界盃落幕,場上焦點除了梅西,就是今年以 8 顆進球拿下金靴獎的 23 歲球員「姆巴佩」。究竟在他看似一帆風順的職涯裡,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辛呢?
美國政壇最有權力的女性,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超越想像的生平故事。
融入人文關懷、探討家庭的題材,是導演「是枝裕和」的標誌性風格,除了《嬰兒轉運站》,這些也值得一看!
高橋一生與岸井雪乃新戲《不能相愛的兩個人》,為無性戀者發聲:不談戀愛,一樣能過得很幸福!
高學歷的女性當了母親之後,為什麼如果她想暫停工作、在家育兒,反而會被認為是浪費才華?
提到貧窮,你想像到什麼?貧窮只是沒有錢嗎?不同國情中,針對貧窮議題也有許多不同面向的審思。而台灣呢?
94 屆奧斯卡,威爾史密斯獲頒影帝前,因克里斯洛克開妻子潔達痛處玩笑,上台給洛克一記,我們能怎麼看?
金句的深意不因《華燈初上》的結束而消逝,反而能深深地留在心裡,成為人生困難時的暖燈,給予安慰或指引。
你知道為了迎接一個農曆新年,家族有多少事情要忙嗎?又是誰一手包辦呢?好好討論家庭分工,過年更開心!
原生家庭不快樂的命運,只能複製嗎?透析自己曾受過的傷害,有意識地瞭解我們與父母的侷限,拿回幸福關鍵。
作家 Amazing 在《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書中提及她小時候的感受,父母們常常為了維持家的完美形象,讓使彼此痛苦的真相被隱藏,然而其實「勇敢地離婚」,可以是讓大家更幸福的選項。
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受剝奪的孩子應睜開眼睛看見,父母是自私的事實」
父母親不是萬能,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可能就是傷害我們的源頭——然而長大後的我們,能重新學習愛人。
《女力世代》刻劃多位女性創業的故事,從她們的創業經歷,看見女性堅毅不拔的韌性。
林靜儀醫師認為,承認母職充滿挫折、壓縮自我需求,才能讓社會與家庭願意承認和重新看待,應該給予擔任母職者多少支援、多少協助,而不是停留在母親節的時候稱讚「感謝母親無私的付出」。
我們對待關係的方式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新的關係就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有能力創造自己喜愛的親密關係。
你聽過梅伊馬斯克嗎?她是一位歷經 9 年家暴的倖存者,也是全球大牌 CoverGirl 最年長的形象大使;她是曾兼差 5 份工的單親媽媽,也是擁有 2 個碩士學位的知名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