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學的秘密:為了得到父母關注,孩子會拿自我交換
她發現,原來當個沒想法、軟弱的人,是她被這個家指定的角色。而這樣的沒想法,是她當年的選擇。它確實在當年幫了她一把,但現在,又帶給她什麼限制呢?
她發現,原來當個沒想法、軟弱的人,是她被這個家指定的角色。而這樣的沒想法,是她當年的選擇。它確實在當年幫了她一把,但現在,又帶給她什麼限制呢?
首先,我認為「平衡」是不存在的,因為「平衡」是靜態的,而人生是動態的。就好比一個秤,若是一邊放工作,一邊放家庭,兩邊加減之下達到一種平衡?這是不可能的,工作和家庭所需要的投入,以及對你整體的要求和負擔,都會根據情況而改變。而且界線也越來越模糊;以前或許還能下班後就全給家庭,但現在有個手機,工作就能跟著你回家。
有些父母,會直覺反射地說出否定性的話語來回應孩子,讓家庭關係變得緊張。如果想好好溝通該怎麼做呢?
溝通的技巧若家有青少年,要如何進行有效溝通?聽聽專家的四原則,一起讓家更靠近。
破解單親家庭,小孩就容易有問題的迷思,分享給你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的新世代教養術,五個找到「正確教養」方式,單親可以是孩子成長的助力。
頂著一頭蓬鬆黑捲髮,厚重的瀏海遮住雙眼,卻遮掩不了他的才華光芒,他是米津玄師,日本當今最受注目的樂壇歌手。
有一種男人,他笑著,兩側漾起的酒窩裡藏有光潔太陽,你看著便忘記活在這世上所有悲傷;另一種男人習慣獨活,如荒原裡的狼,獨立照料自己,與世界互不期待、互不驚擾;也有一種男人,他不怕讓你知道自己其實膽小,也有恐懼,有俗氣的慾望,很低的笑點,他活得誠實;還有一種男人,像深山的溫暖木屋,他無意呼風喚雨,靜靜以細瘦背脊抵擋外邊風雨,暖光向內,留給你。
我仍然很開心,自己開啟了這一連串的旅程,也因此我更加珍惜現有的家庭關係,以前總愛往外跑,現在懂得回家吃飯的難得與幸福,還有一起倒在床上聊天的平凡與幸運。成長的過程中,不免都帶著許多傷,或者說,一路人生都可能傷痕累累,可這都是一種修煉,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
六月的主題,我們想聊聊「婚與不婚的選擇」。在談論婚姻與家庭的脈絡之下,本月我們也安排兩個深入追蹤,從「童婚」以及「沒有婚姻的家庭想像」去聊,每週一篇追蹤,這個月讓我們好好聊聊婚姻與家庭的新時代變形,把生活該有的樣子,還給正在生活中的人。
「照顧哭鬧的小孩到天亮,眼睛都快張不開了,累到好想哭,卻還要準時上班…上班還要抽空擠母奶…真的好痛苦,我可不可以辭職在家當家庭主婦?」
離家唸書的時候、出國工作的時候,每逢佳節你渴望遠方有人和你望著同一片天空,吃了再多異國美食都比不過家的味道。家是我們的起點,也是終點,是走得再遠,都回得去的地方。
那個小女孩看透自己原生家庭的苦,大膽勇敢地往父母親人生的相反面走去的女孩。她之所以改寫了人生,或許是她很早就認出了一件事,那就是,邊境不會永遠在邊境,除非妳忘了自己也是一道光。而微光在邊境的美,比起一般的光更燦爛,因為那樣的一道光,是從一條長長黑道旅程裡不顧一切,開疆闢土綻放開出來的光,她為黑暗帶來重生的意義。
原生家庭指的是你從童年开始成長的家庭,是相對於成年後组成的婚姻家庭而言的 —即你和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或祖父祖母、繼父繼母等成員共同生活的家庭。原生家庭中的親屬及其他關係對我們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你在什麼樣的家庭出生、成長,直接決定著你成年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從心理學來說,迷戀或討厭小孩,都有其意義,一般是跟原生家庭的成長經歷有關。
我聽到 W 每次接到母親來電時的無奈,都不是為了要反抗增加送餅的對象、去調整喜帖的顏色、要不要把爺爺奶奶的名字放上去,這些動作上的事情而已。更深層的,讓 W 不願意總是聽命於媽媽,其實是她發現媽媽因為更在乎其他人的眼光,而擔心自己(還有女兒)做得不夠周全,會不夠光彩,所對 W 施予的壓力。
回到最開頭的問題:為何大家眼中的人生勝利組會結束自已的生命?或許,在他們被認為是勝利的生命歷程或現有生活裡,有著其他人如坐在螢幕前的你和我,無法被得知的痛苦與匱乏。然而,自知被視為人生勝利組的他們,因著這些包伏,往往無法將自已正面臨的痛苦說出來,無法找到一個人能夠讓他們放心地卸下自已那光鮮亮麗的面具。
日本男星木村拓哉和妻子工藤靜香結婚 20 餘年,如何維持婚姻?又如何教育孩子?
電影《陽光普照》談家的種種難題,而回到現實,飾演母親的柯淑勤,與飾演兒子的巫建和、許光漢,對家又是什麼看法?面對自己的家中角色,他們有哪些生命觀察?
「有時候如果我想做的事情我媽不同意,她就會說自己有多辛苦,讓我覺得自己若不照著她的話做,就是很自私。」孩子與父母親之間的情感矛盾,心理師分享提升「自我覺察」的方法,讓愛不是單向抒發。
迎接酷暑,家裡的冷氣又要長時間運轉,電費支出隨著溫度正在攀升,外宿友人分享自己這一年與另一半同居有感,同樣是使用電器、開冷氣,卻也因為習慣不同,在兩個月後揭曉金額落差的帳單。本篇帶你了解關於電費的大小事!
當家裡長輩又開始「催生」,盤算每月薪水還養不活自己的年輕人,只能無奈沉默。在金融領域打滾 30 年,曾任台北富邦銀行財富管理部主管、花旗銀行消費金融部助理副總裁的理財專家陳怡芬,退休後投入家庭理財教育。陳怡芬老實承認:「時代不同了,現在養育孩子很花錢!以前孩子出生後有大家庭成員一起照顧,不用花半毛錢,現在雙薪家庭沒有人手,必須在市場上找付費服務,光是照護的費用就是一大負擔。」
每隔雙週末,米夏爾會在週五下班之後到分居的妻子那帶回孩子,又是枕頭、棉被以及換洗衣物,兩天兩夜大小行囊就堆在我們小小公寓中的客廳角落,佔據有相當大的空間;那座小山,也是我心裡長達八年的陰影。我嘴上不說,可是擺著一張沒有表情的臉孔,任誰都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