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完美主義者嗎?4 個小建議,幫助舒緩親密關係裡的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不只存在於工作中,也有可能影響到親密關係。本文提供 4 個小建議,幫助找到關係中自在的樣貌。
完美主義不只存在於工作中,也有可能影響到親密關係。本文提供 4 個小建議,幫助找到關係中自在的樣貌。
INTJ 原創者具強大思考力、獨立有原則,這樣的你可以試著少一點規劃,多一點活在當下!
憂鬱症並不是一種無病呻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心理疾病,是一種可能在二十一世紀影響人類數量最多的疾病。
Frost, Martin 等學者(1990)將完美主義區分為六個向度,包括為自己設定表現的高標準、對犯錯的過度在意、懷疑自己表現的品質、重視秩序與組織、父母的期望、以及父母的苛責。適應型的完美主義者雖然會設定高的標準,但他們不會過度苛責自己,且會運用他們重視秩序組織的優勢,懷疑自己的表現品質,影響他們發展出自我破壞的行為,像是逃避工作任務、拖延等。他們往往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
在社會上,人們一提到商業精英,都會聯想到完美形象與高度成就。而完美主義者總希望成為領域菁英、得到認可,便要求自己不斷工作,力求與社會的價值合流,害怕絲毫的失敗、錯誤就會使得自己難以擠身菁英之流。
過去,完美主義被視為一種優點,人們認為想要更高的成就,就不能輕易滿足於自己眼前的成就。但心理學家發現,追求完美的心態有時候沒有大家以為的那樣正面。原本應該為人帶來成就感和自我實現感的完美主義,卻似乎讓某些人陷入負面迴圈:難以滿足於自己的成就、只要沒按預期達到目標,就容易陷入「我永遠不夠好」這類的想法中。
憂鬱症發病的原因有很多,導致腦內激素不正常的分泌或發生障礙,進而影響我們的情緒或生理反應。
完美主義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和潔癖症一樣,都具有強迫自己維持事物完整性及秩序的心理傾向。
即使只是被上司稍微指責,完美主義者就覺得自己被全面否定,陷入「我真沒用」的自我厭惡感受。相對地,高密度工作者不會過度自責,而會認為:「算了,這也沒辦法。」「難免會有這種事。」「這個做法失敗了,試著換個方式。」這絕對不是嬌慣自己,而是在適當範圍內反省,然後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