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形狀|為什麼在一起很久仍感到孤獨?心理師教你兩個方法,為愛畫出路標
當我們不理解自己大量索求「安全感」的原因時,就很難理解彼此真正的需要⋯⋯探索「愛的期待」的兩個方法。
當我們不理解自己大量索求「安全感」的原因時,就很難理解彼此真正的需要⋯⋯探索「愛的期待」的兩個方法。
面對狂歡,我們有著成年人的孤獨,而孤獨背後的本質是什麼呢?我們又該用哪些方法,安撫內心的那份寂寥?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他不是沒有社交能力,而是這些活動耗費他大量的精神與體力,這需要用寧靜與獨處來恢復。
被日本網友譽為感人催淚神作的《國王排名》,改編自漫畫家十日草輔創作的同名網路漫畫,畫風溫柔療癒、劇情跌宕起伏,陪你長出為生活勇往直前的力量。
兩部經典劇,送給所有三十歲還努力相信生活的你。三十歲後的愛情,是不再需要假裝灑脫,以及開始學會原諒自己。
你需要的是一個珍惜你強的方面,也珍惜你不那麼強的方面,並且能夠給你一些「反哺」的人。換句話說,這個人喜歡和欣賞是你整個人,同時他也有你欣賞的部分,你們之間的給予和啟發是相互的。
你也很害怕獨處嗎?獨處不等於孤單,8 個和自己交往的獨處練習,讓我們更靠近心裡的那個自己。
你怕孤單嗎?你知道孤單這種感覺是為了讓原始人類免於野獸的攻擊嗎?而現在,一個人的時光其實不該是寂寞的代名詞,生來孤獨的人類卻成了群體生活的動物,藉著學會獨處的藝術,讓你不管有沒有人陪,不管你愛的人在不在身邊,都可以都過的很幸福!
幾年前,網路上轉傳著一張孤獨等級量表,第一級是逛超市,第十級是一個人去做手術,幾篇文章寫著,小心,孤獨傷心也傷身,切勿輕易嘗試。幾天前,女人迷在 IG 上問大家,一個人敢做些什麼,超過 500 個讀者對「一個人」有共鳴。而台語偶像劇《若是一個人》,就寫在主角方佳瑩與設計師男友楊大和分手之後,她那段開始習慣一個人的生活。
「你多麼寂寞,才會產生一個小王子?」我問修伯里。「不就跟你一樣寂寞嗎?」這世界的價目,的確全然錯開了我心頭的價值,「小王子」只是個選擇,跟是大人或小孩並沒有關係,而是你我在這虛構世界裡,能或敢擁有多少真實?
如果說,畢業之前僅僅只是跟風努力、跟風找工作,那麼工作以後,簡直就是在努力跟上社會所默認的那個「標準」生活。一方面總在拼命跟上社會的大多數,另一方面,又在羨慕著自由的極少數,然而世間卻鮮有兩全其美的事情。
過去,些許孤獨感被視為理所當然而欣然接受,每個人也對孤獨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現在只要稍稍感到寂寞、心情低落就高呼「微憂鬱」,甚至還被認為有精神異常的傾向。事實上,若以負面角度看待孤獨,的確會讓人陷入憂鬱,雖然這種惡性循環確實存在,但現代社會卻過於強調孤獨的負面影響力了。
你害怕孤獨嗎?當懼怕孤獨而被孤獨驅使著去找不孤獨的原因時,是最孤獨的時候。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孤單,是因為身邊沒有親密的人陪伴。然而在某些時刻,即便身處在親密的關係中,我們仍然會感到孤獨。 這種孤獨感來自何處?孤獨會如何影響生活?我們又該建立什麼樣的關係來面對孤獨?今天,我們為大家導讀一下著名心理學家歐文・亞隆的《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一書中有關「孤獨」的部分來聊聊這些話題。
溫尼科特說,一個人在長大的過程裡面,不斷地和周圍的環境建立關係,在和媽媽的關係中、和家庭的關係中、和社會的關係中,不斷地整合、確認自己的存在。
2020 年 8 月 3 日,藝人羅霈穎驟然離世,有些人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也一個人孤獨地死去。如果我今天選擇不結婚、不生育,可以怎麼好好和世界說再見?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而生的社交距離規範,使餐飲業者流失客源,卻也導致更多人獨自用餐,促使「獨食文化」加速發展。瑞典與北京即有業者特別打造單人座位、甚至是單人餐廳,鼓勵消費者享受獨處、獨食的氛圍。
除了閱讀,我喜歡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健身,或跑步,或游泳。作家村上春樹說:「一天跑一個小時,來確保只屬於自己的沉默的時間,對我的精神健康來說,成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功課。」至少在跑步時,你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談,不必聽任何人說話,只需眺望周圍的風光,凝視自己便可。這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寶貴時刻。除此之外,寫作簡直是獨處的最好拍檔了,這是一種獨屬於自己的、對世界的表白。
感到寂寞無處可逃?與你分享寂寞時,你可以做的十件事。
你是否也習慣了,隔著手機螢幕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手機上一個個對話框、層出不窮的八卦話題,和朋友的限時動態。淹沒在這樣的忙碌和資訊量中,這樣的熱鬧與喧騰可能讓你沒有意識到, 自己已經孤獨很久了。
《致親愛的孤獨者》由三段故事〈小玉〉、〈凱涵〉、〈2923〉組成,寫三個女孩 12 歲、18 歲、20 歲的孤獨樣貌,她們在各自的人生裡,經歷家人的酸言酸語、同儕之間的排擠,社會的漠不關心,最後各自意識到,孤獨也許是一種傷害,但是走過的人,更能夠珍惜、接納自己。
一個人,你看清了很多事,也看懂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寫給孤獨的人,其實你們是一群最能洞察人心的暖流。
我們的文化對諸如紋身這樣的次文化仍然是不友好的,仍有很多人把紋身和叛逆、學壞聯繫在一起。但其實,紋身可以有一千種理由。狹隘的偏見不僅傷害了被誤解的人,也傷害了因為這些偏見、誤解了別人的那些人。他們因此錯過了欣賞很多美好的機會。
我認為,並不是一個人獨來獨往這件事本身很悲哀,而是「認為獨來獨往很悲哀的想法」讓人痛苦。
自我一旦太脆弱,就會掉進從眾的陷阱,成為滿街相同的複製品,失去自己的故事。跟著別人的腳步活著、向他人展現偽裝的自己,勉強那個笨拙的自己以迎合外在世界。然而,心中卻無法獲得真正的自信與安定。即使受到人群簇擁,仍然揮不去強烈的寂寞,一個人在狂歡的人群中孤單。
也許你認識她是在音樂選秀節目,也許你認識她是電視廣告裡哼唱的淺田錠女孩。但如今,苦熬四年的她,是終於發行首張個人專輯的創作歌手吳汶芳,戰戰兢兢、珍惜每一次唱歌的機會。一起聽吳汶芳聊聊她的音樂、她的堅持、以及這份得來不易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