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存在主義看紀錄片《AI 時代》|心理師:避免「生存焦慮」,要會感知自己的能力
生命意義,是找到「不做會死」的事?從存在主義看《AI 時代》:避免「生存焦慮」,要能感知自己的能力。
生命意義,是找到「不做會死」的事?從存在主義看《AI 時代》:避免「生存焦慮」,要能感知自己的能力。
電影《芭比》心理師解析:從存在主義到女性主義,看見主體性與自我和解
「我渴望能見你一面, 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要見你。 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 而是因為,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西蒙波娃這一句話已成經典。這一次,帶你看西蒙波娃與生命中重要的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沙特、艾格林。(推薦閱讀:十句超好用不俗氣經典愛情台詞)
我認為,生活在這個世上的每個人,都具備屬於他自己的存在意義。換言之,每個人的存在意義皆不相同。因為每個人的存在意義不同,不需要拿自我存在意義與別人的存在意義做比較,也不需要爭論誰的存在意義比較優越,這些都是毫無意義的行為。因為,這個世上本來就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存在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孤單,是因為身邊沒有親密的人陪伴。然而在某些時刻,即便身處在親密的關係中,我們仍然會感到孤獨。 這種孤獨感來自何處?孤獨會如何影響生活?我們又該建立什麼樣的關係來面對孤獨?今天,我們為大家導讀一下著名心理學家歐文・亞隆的《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一書中有關「孤獨」的部分來聊聊這些話題。
另外,細看婚姻法中的規章(民法第 1001 條),伴侶同住與否也成了法律規定的義務(而非給人自由選擇的空間),而想要單方面結束婚姻但另一方不想放手,也需要舉證「重大」的事證長期的冷暴力,了無生氣、彷彿墳墓般的狀態。不論我們選擇了婚姻制度、同居協議、一般情侶,願我們都能被清醒選擇的關係所滋養!也期待同居協議在不久的將來在台灣落地實踐!
《成為西蒙波娃》透過波娃新公開的日記、信件等,重新檢視波娃過往的傳記、回憶錄、訪談內容,讓讀者穿越時空,一窺她生命中的種種樣貌。
中國父母「雞娃」的後果,是孩子得了「空心病」。精神科醫師歸納、《神隱少女》無臉男形象分析,帶你看優秀高材生內心的空洞與匱乏。
電影《媽的多重宇宙》的面向極廣,本篇以人類的意識與精神狀態作為切角,一起看母親與女兒的放手與和解。
《可憐的東西》與《芭比》都以獨特風格探討女性遭受壓迫到覺醒的過程,也促使大眾反思生而為人存在意義。
《Barbie芭比》談平權、性別議題,上映首周票房破紀錄,其中的角色肯尼更是教會我們自我認同的價值。
《可憐的東西》由艾瑪史東飾演不受拘束、思想開放的貝拉,本篇透過四個女性主義面向解析,延伸至歷史女性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