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無法取代前女友,前女友也永遠不能取代你
與其把前任情人當惡夢,不如好好經營兩人的感情,讓過去成為過去,你無法取代前女友,就像前女友也永遠無法取代你一般。
與其把前任情人當惡夢,不如好好經營兩人的感情,讓過去成為過去,你無法取代前女友,就像前女友也永遠無法取代你一般。
「因為害怕而持續讓步,換到的只是暫時的焦慮解除,與往後更多的害怕。但並不是愛。」如果你一直以來都讓愛情/親情/工作等等人際關係綁架你的人生,或許你該思考你內心有什麼樣的恐懼,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委屈,卻不敢說出來的人?
備受日本人喜愛的「台灣 IT 大臣」唐鳳,除了智商 180 和無性別身份以外,還有什麼值得我們認識的地方?
基努李維(Keanu Reeves)和藝術家女友亞歷山德拉格蘭特(Alexandra Grant)的戀情公開了。為什麼大家這麼希望他找個伴?又為什麼他單身這麼久都不談戀愛?
所以想對男生說,請你們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不喜歡她就不要動不動找她說話,不要發「早安晚安/吃了睡了/睏不睏」之類的話,也不要買零食、送禮物給她,更不要問她們週末去哪、過得怎麼樣。你不喜歡她的話,她有沒有睡、吃得好不好、晚上和誰散步⋯⋯這些關你什麼事?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喜歡鑽牛角尖,為一件簡單的事情加油添醋,然後依據自己過度的想像去質疑另一半的行為,最後演變成控制慾。一等激情消退,對方很容易就會意識到你的不安全感而感到壓力,最後選擇離去。
願你生命裡有這樣的一個人,愛得同祝星一般,願意陪你去瘋去浪,去那個不知名的遠方,就算有日,你始終將他丟至人海,遙不相望;願你生命裡有過這樣一段愛情,如陳粒一樣,愛得時候眼裡只有你,把你的名字不斷複寫進自己的生命,用一生吟唱。
信任程度會影響到伴侶們面對衝突時的表現。高信任度的人們在面對衝突時,對伴侶行為的歸因比較正向。歸因指的是我們對伴侶行為的解釋。正向歸因意味著當伴侶與我們發生衝突,我們會認為對方的行為總體而言是出於好意,而不是有意要傷害我們。就算我們因為衝突而情緒不好,對伴侶的評價也不會一落千丈。
每一次表達愛意,都是一次向你在乎的人作出的確認(reassurance),能提升對方的安全感。愛的確認肯定了你們之間的關係,讓對方明白你此刻是在乎他的,並且你願意把關係繼續下去。而當對方感到安全時,他也將更願意繼續投入、維持關係。
事實上,儘管 ghosting 背後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除非是有非常特殊的理由(例如不可抗力的因素讓兩人無法再聯繫),否則,當一個人選擇用「不告而別」的方式離開另一個人時,他對對方沒有太多「真正的愛」。即便這種方式出現在「我覺得我很愛你,所以要這樣報復你/讓你記住我」的情形中,也是一種並不尊重對方感受和這段關係的方式。
聊天時,當男友不經意提起前女友,我就會窮追猛打地發問:她是誰?你有多喜歡她?你們怎麼斷聯絡的?久了,他開始對我這樣的行為感到厭煩。「過去的事已經不能改變了啊!」他不耐煩地說。其實,我也討厭這樣的自己。
眾所周知歌德《浮士德》所講述的,是一位博學老頭與魔鬼訂立買賣靈魂契約的故事。但往往受到讀者忽略的,是在劇中出場僅一殺那的梅杜莎(Medusa)。看似是短暫串場人物,但別忘了因她的出現,連魔鬼梅菲斯特也一度亂了方寸。
作為攝影師,余惟對美的事物自有一套見解:「我常覺得我在拍女人的時候,並不是在拍外表,而是在拍她的靈魂。」 余惟特別喜歡拍下運動場上的女性,或許是比起外表,她更著迷於一個人專注做喜歡事情的表情:籃球場上的女性運動員認真投入,下了場打鬧嬉戲,這些真實的畫面,她都想要記錄下來。
藝人陳艾琳前一陣子在個人 IG 限時動態透漏自己曾經約過砲的往事,讓社會上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有的表示支持這是情慾自主的展現,有的表示只要是單身,有何不可以,也有人對她的印象幻滅,甚至也有人直接罵她比妓女還不如。
右右說,她剛報警時,前男友的朋友還嗆她「根本告不成」,不斷對她落井下石。原先一審判決認定陳男應判處64個月有期徒刑,合併執行2年徒刑,得易科罰金73萬元,但檢方、前男友皆對此判決上訴。到二審陳男委任2名律師,並向高等法院法官主張其16次犯行是本於同一犯意接續為之,侵害相同法益,屬於接續,最後僅改判改判1年,緩刑4年。
當代約會單元。比起承諾,更想記錄戀愛的瞬間,我們先約會好嗎?雙子座的喜歡,有兩種成分。那是他在動盪世界裡,唯二能感覺安全的東西
不論是自身經驗還是媒體資訊,都讓我見識到男人對奶的執念有多深,他們是可以為了得到奶而毀滅親密關係的(比如我前男友),以至於我開始產生一種幻覺:「男人愛的是奶,不是我。」,以及「要是沒有奶,男人還會愛我嗎?」
千萬不要輕看每一個擁抱的力量,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報告指出,情侶擁抱能止經痛,所以各位男朋友們,在女朋友經痛的時候,不妨溫柔地親吻女朋友因經痛而微微皺起的額頭,再用寛大的手緊緊的擁抱女朋友吧!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先主動的人就輸了」,它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關係中,那些一直處於被動方的、態度模糊的人,很多時候在關係的權力鬥爭中的確處於「上風」。 社會學家 Willard Waller 曾提出過「最少興趣原則」(Principle of Least Interest),這一理論現在也被廣泛地應用於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中。簡單來說,在關係中,投入越少、表現得越被動,就擁有越多的權力;或者說,至少看起來擁有更多權力。用一句俗話概括就是,「在感情中更投入的那一方,往往更吃虧」。
感情裡面最無力的是,不是所有的「我願意聽」,都能夠換來對方的一句「我告訴你」。
男人在氣頭上,或不知道該說什麼時,會把「沉默」當成好選擇,也給彼此思考的空間。女人這時卻會把男人的「沉默」視為惡意,當作「我不想跟你說話」的表現
王希文叛逆也客氣地做音樂,音樂創作皆是他的子嗣,他希望自己至始至終不忘誠實。「誠實的創作,才能感動人。無論是戲劇、繪畫還是音樂,這是感受得到的。人們感受得到這作品是商業速成,還是掏心掏肺,有存在感的創作,騙不了人。」
臺大學生會性別工作坊投稿,想談一談在關係裡頭,是不是真的要有追男生與追女生的途徑差別?
你或許聽過他的名字,馬叔叔,逗趣的吉他教法,誇張的表情,讓學吉他變得更快樂了。不過很少人知道「網路出道」以前,馬叔叔其實是工程師,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