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點歌|《Falling》暈船後墮胎,怎麼從失去寶寶的痛走出來?妳仍值得被愛
研究顯示,年輕、至少大學學歷、有頻繁伴侶暴力行為,且感知更多流產恥辱感的人,有更多的流產前憂鬱症狀。
研究顯示,年輕、至少大學學歷、有頻繁伴侶暴力行為,且感知更多流產恥辱感的人,有更多的流產前憂鬱症狀。
2022 年六月「羅訴韋德案」女性墮胎權被推翻之後,星巴克、微軟、亞馬遜大企業們開始有了補助行動。
近期全美有約十州禁止或嚴格限制,除了因懷孕危害母體外的墮胎計劃,有些州連性侵或亂倫懷孕都不允許墮胎。
《非常律師禹英禑》透過自閉症譜系的英禑,提醒我們放下偏見,墮胎討論也讓我們看見韓國墮胎禁令的演變!
6 月 24 日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保障墮胎權的「羅訴韋德案」,可能導致部分保守州禁止或限縮女性墮胎權。
創立流產日記是因為,我想要改變,改變人們對『墮胎』的刻板印象,不再視墮胎是一件恥辱的事。
「對我來說, 這是很痛苦的決定。」 YouTuber 米砂,或許是第一位公開談論墮胎的臺灣網紅。而在這個事件中,當一位女性選擇說出自身經驗,她得到的不是同理和支持,卻是謾罵。身為女人,我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哪天也非預期懷孕。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我們真的擁有生育自主權嗎?
近日新型肺炎疫情持續,令到香港的公共醫療服務十分緊張,醫管局隨即亦宣布減少非緊急的醫療服務,例如一些非緊急手術,而終止懷孕手術正正是屬於一種,以往亦曾因此受到影響,直到疫情減緩為止。但對於一些正在輪候公立醫院終止懷孕服務的基層青少女和婦女來說,這絕對是響起了噩耗。
那一天,妳拿掉了一個孩子。從那天開始,妳天天告訴著自己類似這樣的話,我是加害者,我不能快樂,也不值得快樂,寶寶我對不起你,我真的對不起。
推崇母愛的社會,容不下墮胎者的個人選擇。
星期一,六百萬名波蘭女性身著黑衣,走上街頭抗議天主教權益無限擴張,伸手進女人的身體自主權。
「女性身體自主與殺死嬰兒,到底是誰輕誰重?」有人說,支持墮胎就是殺嬰兇手。而我們想說,在維護生育自主權和重視胎兒之間,從來都不是選擇題,也並不衝突。
我看著醫生的臉,確認他在講這句恭喜的話時是真心的嗎?但從他盯著螢幕來看,這只是一位婦產科醫生在每天每個病人驗孕確認後,培養出來的反射反應,不管是好或壞,先恭喜準沒錯。
台灣為什麼會在三十年前突然出現嬰靈文化?我們也討論在這背後,是同一套反墮胎的威脅式公式。
從前,要避孕或墮胎,可能會使用許多千奇百怪的方式,例如:跳樓致傷、試圖將衣架戳進子宮等等。這些偏方,如今看來荒唐,卻也揭示,當女性無法以正確又安全的方式進行引產時,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莫大的傷害。
國際特赦組織在全球各地舉辦人權活動「寫信馬拉松」,為 10 名各國需要被聲援的對象寫信。
作家李昂《北港香爐人人插》結合政治、情色、文學,成為近代女性主義經典,並跨界合作香港漫畫作者柳廣成。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成為首個收回墮胎權的國家,女性人權倒退 50 年,女性的身體為何被箝制?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 1973 年「羅訴韋德案」保障的流產權,這事如何發生,有什麼影響,該怎麼看?
我國優生保健法將出現重大變革,基於尊重女性自主權,草案修改已婚婦女如想墮胎,不必經過配偶同意。
2020 年 12 月 30 日,阿根廷參議院通過法案,成功將墮胎合法化。此後,懷孕 14 週以內的女性,在確認意願後,便可接受免費的墮胎醫療手術。
預計明年起,女性終止妊娠無需配偶同意!此草案的部分反對者主張認為男性提供精子,本身也有胚胎主張權,但
2018年由泰國GMM 25製作播出,全球Netflix也能收看的泰劇《轉學來的女學生》劇情挑戰觀眾的道德尺度,你以為《夫婦的世界》已經夠驚悚了嗎?這部暗黑校園作品保證再度刷新各位三觀!
2020 年 3 月 27 日,中選會根據合一行動聯盟的理事長彭迦智先生提出的「六天思考期」進行公聽會討論。彭迦智表示「增加墮胎前六天思考期是保障婦女權益」,但卻又不停強調「思考期是降低墮胎率的關鍵」、優生保健法實施後「台灣生育率下降令人憂心」等論點。在這背後,婦女權益真的有被保障嗎?這樣的提案又有什麼樣的人權瑕疵?
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墮胎禁令,即將在 2019 年 11 月正式生效。一旦有診所違反禁令,醫護人員可能遭判最高 99 年的有期徒刑。從法案提出到正式施行,僅有區區半年,卻改變許多婦女的一生。
為你挑劇,我們想推薦《南方公園》。
重男輕女、對婦女歧視、性侵,在印度社會層出不窮的性別問題,上個月再度爆出疑似「選擇性墮胎」的亂象。女人的子宮,什麼時候能獲得平等與自由?
在 2019 年 4 月 11 日,韓國憲法法庭宣布,墮胎法違憲,將進行廢除。
如果,有一天,香港的女性不需要由醫生證明什麽,而是根據自己意願去終止懷孕,衹要說一句:我想。那她們,是不是可以不用再隱瞞、不用再到中國大陸的醫院提心吊膽?
女性的墮胎權,在菲律賓可能是遙遙無期的一條路,在這之前,她們還有很多路要走:空白的校園性教育,理直氣壯地使用保險套,坦然認識自己的情慾。菲律賓的男人何嘗不是?他們的文化認為,當你使用了保險套,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