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問我為什麼不生下來」米砂 Misa 與孫安佐事件:當女人公開說自己墮胎,卻被罵活該
「對我來說, 這是很痛苦的決定。」 YouTuber 米砂,或許是第一位公開談論墮胎的臺灣網紅。而在這個事件中,當一位女性選擇說出自身經驗,她得到的不是同理和支持,卻是謾罵。身為女人,我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哪天也非預期懷孕。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我們真的擁有生育自主權嗎?
「對我來說, 這是很痛苦的決定。」 YouTuber 米砂,或許是第一位公開談論墮胎的臺灣網紅。而在這個事件中,當一位女性選擇說出自身經驗,她得到的不是同理和支持,卻是謾罵。身為女人,我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哪天也非預期懷孕。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我們真的擁有生育自主權嗎?
近日新型肺炎疫情持續,令到香港的公共醫療服務十分緊張,醫管局隨即亦宣布減少非緊急的醫療服務,例如一些非緊急手術,而終止懷孕手術正正是屬於一種,以往亦曾因此受到影響,直到疫情減緩為止。但對於一些正在輪候公立醫院終止懷孕服務的基層青少女和婦女來說,這絕對是響起了噩耗。
推崇母愛的社會,容不下墮胎者的個人選擇。
女性的墮胎權,在菲律賓可能是遙遙無期的一條路,在這之前,她們還有很多路要走:空白的校園性教育,理直氣壯地使用保險套,坦然認識自己的情慾。菲律賓的男人何嘗不是?他們的文化認為,當你使用了保險套,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從前,要避孕或墮胎,可能會使用許多千奇百怪的方式,例如:跳樓致傷、試圖將衣架戳進子宮等等。這些偏方,如今看來荒唐,卻也揭示,當女性無法以正確又安全的方式進行引產時,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莫大的傷害。
研究顯示,年輕、至少大學學歷、有頻繁伴侶暴力行為,且感知更多流產恥辱感的人,有更多的流產前憂鬱症狀。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 1973 年「羅訴韋德案」保障的流產權,這事如何發生,有什麼影響,該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