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喜歡的人聊天?關係心理學:引起對方好感的對話技巧
溝通存在著兩種層次,一個是內容(訊息)的層面,另一個是關係建立與維繫的層面。想要提高溝通能力,必須先了解這兩種層次。
溝通存在著兩種層次,一個是內容(訊息)的層面,另一個是關係建立與維繫的層面。想要提高溝通能力,必須先了解這兩種層次。
對喜歡的人傳來的訊息,什麼樣的回覆頻率才能讓他對自己的好感度增加?這在心理學有解答,本篇與你分享。
愛情和關係本身就是不斷的嘗試、嘗試、再嘗試的過程,我們只能在這過程中學習,改進,讓自己慢慢擁有創造幸福的能力,這之中沒有所謂絕對的成功和絕對的失敗。
妳的男人沈默寡言?妳的男人總是不說他想妳?妳的男人老是讓你覺得他比較喜歡跟哥兒們混在一塊?
對關係中錯誤行為的浪漫化,加深了我們對愛的誤解。說著愛你,卻限制你和朋友之間的正常來往;說著愛你,卻莫名不准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說著愛你,卻常常讓你感覺如履薄冰,似乎連基本的自由都受到了威脅。事實上,過強的佔有慾和控制欲通常都並非出於對伴侶的愛,而更像是一種自我滿足,也是一種過度自戀的表現。
告白是一門大學問!怎麼說才能打動人呢?今天希平方就來傳授幾招給大家嚕!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吸引,如同神袐的化學反應。但究竟人與人的相處之間,為什麼會產生吸引?而吸引力的產生,究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以實證心理學 (evidence-based psychology) 的角度切入,綜合了各種研究的結果,在統計上,心理學家已經歸納出了兩項重要的吸引力法則。
所以想對男生說,請你們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不喜歡她就不要動不動找她說話,不要發「早安晚安/吃了睡了/睏不睏」之類的話,也不要買零食、送禮物給她,更不要問她們週末去哪、過得怎麼樣。你不喜歡她的話,她有沒有睡、吃得好不好、晚上和誰散步⋯⋯這些關你什麼事?
在關係中如果能使用驗證式的互動方式, 即便你們持有完全不同的意見,也可以通過情感驗證來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這個人的愛與支持。
我其實很喜歡你,但一靠近就想逃開,你也會害怕依賴嗎?心理學談「假性疏離」:我假裝推開,是怕被發現太喜歡你。
一個人童年時的環境、周圍的人可能會影響「愛的地圖」上的內容。比如,小時候房子裡的氣氛,父母對你說話、拍打你的方式,有些朋友身上的性格讓你感到喜歡,而有些人讓你感到不舒服。一個人自身的特質也會影響自己愛的地圖。
我們都知道,我們總有一天會變成我們一直討厭的那種大人,只是希望,不要遺忘年輕的時候,曾經如此珍視過某個人的那種心情。
大概在幾年前,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喜歡太過親密的關係:每當我開始對一個人產生依戀之心,我很快就會同時產生很多似乎自己也說不清楚的負面情緒,憤怒的、失望的、厭惡的、煩躁的。這些感覺會很快讓我不再感受到來自依戀的快樂和甜蜜,而想要重新疏遠距離。相比,我更喜歡剛開始和人接近的時候,一切都顯得輕鬆愉悅。
花語版 MBTI 心理測驗,用 16 種花語測你是哪一型人格,也看看你的「速配組合」跟「悲劇組合」。
用心理學帶你看《庫洛魔法使》!
看太多偶像劇、漫畫、聽太多虛構的故事,就真的把故事當真,吹起了粉紅泡泡,這些泡泡容易讓你莫名有自信,容易讓妳誤判兩人的實際友好程度,進一步在偶爾突然清醒面對現實的時候感到失落、不平衡、然後做了明知道會失敗的告白。
所謂對面坐式,就是男女面對面而坐、插入結合的體位。這個體位非常受到女性的喜愛,具有極高人氣。大概是因為以這個體位做愛時,兩人可以自然擁抱,並且借助重力的幫助插入至陰道深處,同時還能夠以陰莖來刺激陰蒂。這可以說是一個在生理上和精神上都令人達到高滿足度的體位吧。
在精神分析的觀點中,暗戀是一種充斥著投射和理想化的情感。很多時候,我們的暗戀對象可能只是符合某一點我們內心對「完美情人」的想像,於是我們就把自己對「完美情人」的全部幻想投射在了對方身上。
性幻想是好是壞?對朋友產生性幻想正常嗎?讓專家從心理學角度,帶你認識性幻想。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先主動的人就輸了」,它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關係中,那些一直處於被動方的、態度模糊的人,很多時候在關係的權力鬥爭中的確處於「上風」。 社會學家 Willard Waller 曾提出過「最少興趣原則」(Principle of Least Interest),這一理論現在也被廣泛地應用於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中。簡單來說,在關係中,投入越少、表現得越被動,就擁有越多的權力;或者說,至少看起來擁有更多權力。用一句俗話概括就是,「在感情中更投入的那一方,往往更吃虧」。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對於結婚、追求一個人好像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包袱和擔心,尤其是大齡女子,心有千千結,越想越糾結,焦慮爆表上青天。這些擔心的感覺雖然很真實,但事實上可能沒有那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