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大偉專文】在白先勇之前,同志文學史的關鍵十年
我卻主張五○年代正是同志文學史的關鍵十年:這十年間報紙大量提供的同性戀相關訊息(包含非文學的報導以及外國文學的翻譯),形同勤奮培訓國內讀者用「現代中文」來認識同性戀。
我卻主張五○年代正是同志文學史的關鍵十年:這十年間報紙大量提供的同性戀相關訊息(包含非文學的報導以及外國文學的翻譯),形同勤奮培訓國內讀者用「現代中文」來認識同性戀。
邱妙津《鱷魚手記》中的「拉子」,在她離開的20年以後,仍是女同志常用的自稱。在這尊重同志成為政治正確的年代,「女同志作家」還有原來愛與傷的能動性嗎?從陳雪到柴,介紹五本同志文學,讓女書店選書,看見一路認同的流動。
更開闊豐厚的女同文學,跟異性談戀愛、書寫異性情慾是否等同違逆女同志文學的疆界?女同志文學的作者一定該是女同志嗎?
《性別島讀》是第一本集體書寫的臺灣性別文學史,從女鬼到女人,從同志到酷兒,從 Me too 到 Me only,21 位作家學者深入歷史迷霧,接力傳遞的文學革命暗語。
紀大偉模糊而清晰,一個人,也能夠眾聲喧嘩。我想我會記得他始終斑斕的顏色,黃的,紅的,艷放的,瑰麗的
精選六大金句,為什麼這時代,我們要讀陳雪?她不只是同志文學象徵,更為探索自我的同志族群,點了盞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