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蕙的豁然筆記|伴侶同居到底是加分還扣分?相愛後的日常磨合,它沒有捷徑
周蕙的豁然筆記,寫她 43 年的生命中,事業的跌宕起伏、感情中的茫然失落、對於生命的瀟灑體悟,以及面對受傷後的自己,如何透過創作與歌聲痊癒。
周蕙的豁然筆記,寫她 43 年的生命中,事業的跌宕起伏、感情中的茫然失落、對於生命的瀟灑體悟,以及面對受傷後的自己,如何透過創作與歌聲痊癒。
同居是一種類婚姻狀態,當兩個人長時間的相處,除了培養彼此的親密之外,更考驗了面對生活摩擦的溝通能力!
為什麼有些人同居後,感情變得越來越疏遠?原本想讓彼此「膩在一起」的好意,卻成了分離的原因?
瑞典婚姻雖然不流行,婚姻的價值卻比較純粹,每個人都夠堅強自立,有在一起的自由,也有離開的自由。
「為什麼同居以後,我一看到他就煩?還不如以前那樣,不能時常見面,見了面彼此都珍惜又開心!難道選擇一起住,錯了嗎?」遠距戀愛三年,克服萬難才能和男友在同一個城市生活的小美,同居之後卻愈來愈憂鬱。
該不該和前任復合?讓我們理性分析「復合」這件事:為什麼要復合?如果選擇了復合,我們可以如何一起變好?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也有人說:「同居是測試你和這個人是不適合進入婚姻的一種"試煉"。」所以代換一下,就成了:「同居是測試你是不適合踏入墳墓的行前訓練。」看看自己適合選棺材、還是進靈骨塔,言下之意是,不管怎麼樣都是死路一條嗎?
研究顯示,健康的復合會經過三階段:斷聯期、重建期、成長期,如果能趁復合的過程好好溝通,這段關係能走得更長久。
但我們總會面臨「該怎樣反應給對方知道」這個難題,有時候對方不在場,還可以多點時間思考,有時候是當場抓包,幾乎沒有思考時間,胸口就已經要爆炸,聲音開始發抖,腦中閃過很多難聽的話,甚至想要動手砸東西。這時候說出的話,表達的方式,通常對方都不會欣然接受,即使對方的確是騙了你。
我們說了很多,關於如何找到對的人,找到了以後又要怎麼繼續,但卻很少有人談論婚後的性生活。大家都不習慣說,是不是因為都很美滿?好難開口和另一半談,在房貸或小孩之前,性愛是不是奢侈品?如果你也感受到無法討論、無法協調的斷層,今天我們就開門見山,聊聊性愛將如何影響你們的親密感。
理想生活可以放很大來談,例如希望不論再忙,都要一起吃晚餐/早餐、希望週末能一起出外散步,在巷口晃晃也可以、希望週六晚上可以一起窩在沙發上看 Netflix;也可以聊到很枝微末節的事:習慣幾點入睡、浴室拖鞋和室內拖一定要分開、垃圾一週至少倒三次⋯⋯。
然而傳承歸傳承,如果盲目照著做則是墨守成規、故步自封。這波廚房裡正在進行的科學革命,為我們解釋鍋子裡和麵團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了解,下廚之人得以修正錯誤,不靠運氣也能發好麵、做好菜,甚至舉一反三,脫離既有食譜與經典菜式進行改革創新。
「一個人孤獨終老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兩個人一起孤獨終老。」在網路上看到這句話時,我差點哭了。大概這就是我們很多人的心聲。如果只是為了結婚而結婚,找到一個人一起生活,可這個他不了解、不包容我的過去,無法帶我走到未來,那麼我們只是湊在一起吃飯、睡覺;這些,我一個人也可以做好,我一個人也可以生活。如果只是這樣,為何要兩個人在一起?
「我們同居這麼久,雖然沒有名義上的稱呼,可是也習慣彼此都有在的生活了。如果要把一個習慣從自己生活當中一次挖開,我想我應該會死掉吧?」同居很久、在一起很久,沒有辦法把這樣的習慣從生活中移除到底該怎麼辦?也許你該先從「搬家」開始!
一次復合之後,我們決定放手一搏,試試同居。第一個月甜蜜非常,都在添置家具,晚上享受著大學才有的電影時光,在彼此的懷裡,感受到強而有力的一種安全感,家終於是避風港,而且能夠穿著內衣褲在家裡浪蕩,而不用怕父親看見尷尬。
你也許會懷疑自己是否該結束關係,本文將教你 5 大重點判斷是否應該分手。
日劇《今天是吃壽喜燒哦》詮釋「分居婚」狀態,但無論何種婚姻模式,雙方互相溝通才能共創合適美好的婚姻。
遠距離關係令人不安全,天天近距離卻又讓人焦慮窒息?心理學中的「刺蝟效應」說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距離。
疫情期間如果和伴侶隔離在一起,會不會吵架?隔離在家讓感情更好的 4 種方法,創作者張希慈現身說法!
家事工作是一種做了沒人看見,沒做卻很明顯的苦差事,在家務分工之下,有什麼話是家事的「NG 地雷」呢?
《月薪嬌妻》中的新垣結衣與星野源,於 2021 年 5 月結婚,但日媒報導婚後他們選擇維持分居。
協議離婚是最快的離婚途徑之一,大約幾十分鐘就能完成,為什麼董至成花了6個月才完成呢?原本以為是調解或法院判決才會拖上好幾個月,原來是因為董至成雖採取協議離婚,但是財產分配始終未達共識,才拖至6個月。那麼,一般離婚手續要多久呢?
另外,細看婚姻法中的規章(民法第 1001 條),伴侶同住與否也成了法律規定的義務(而非給人自由選擇的空間),而想要單方面結束婚姻但另一方不想放手,也需要舉證「重大」的事證長期的冷暴力,了無生氣、彷彿墳墓般的狀態。不論我們選擇了婚姻制度、同居協議、一般情侶,願我們都能被清醒選擇的關係所滋養!也期待同居協議在不久的將來在台灣落地實踐!
當想愛對方更多,所以選擇同住一屋簷下,由從前可能只是普通的見面約會轉為共同生活,或許起初熱情的激勵下會讓戀人時時刻刻都賴在另一半的身上。可是,同居時間一久後,由原先的想要時時刻刻佔有對方的轟轟烈烈愛情,變為細水長流的關懷,沒有了以往的激情包圍低下,慢慢發現或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或是價值觀其實根本有很大的差異。
雖然你總說,你不想過「苦日子」,兩個人之間,誰有能力誰辛苦一點,然而我確實是兩人之間賺錢能力較差的那一個,的確在物質上無法滿足你想過的生活,但當一個人的時候,還是時常覺得,其實沒有你在的日子,那才是真正的「苦日子」。
心理學看情侶同居,到底能讓感情升溫,還是讓感情快速冷卻?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聞過夫妻分居然後離婚的新聞呢?難道夫妻不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就可以離婚嗎?但怎麼也常常聽說夫妻分居了但始終沒有離婚。究竟,可不可以因為分居而離婚?
戀愛是甜蜜的,但如果要住在一起,就又是另一種生活相處考驗。訪問八、九零世代的同居伴侶,分享了同居前要知道的 7 件事。
從精神分析看,為什麼人想在結婚前,先選擇同居?是想婚前試愛,還是同居上癮?
成為室友,也許不比想像中美好,那些「本來是朋友,因為同住而反目成仇」的例子也不在少數。關於朋友同住,到底需要注意什麼,才不會讓「朋友變仇人」呢?以下提供給你與朋友一起住之前,需要思考與討論的五件事!
一段感情到了盡頭可能只是瞬間的事,但在情感之外,往往有許多現實層面的問題,無法同步說斷就斷。當初你們說好同居,簽了合約;如今可能基於經濟因素、租約未到,得出一個可能兩方都不太樂見的結果——你們必須得繼續住在一塊。要如何在「內憂外患」下,好好維持眼前的生活?如何能不讓分手後同居變成只是件悲慘的事?我們就來談談幾個實際面的做法。
婚前同居現象很普遍。 在 10.52% 的已婚人群中,85.92% 的粉絲經歷過婚前同居,目前處於戀愛未婚狀態的人群中,57.65% 有過同居經歷或正在和伴侶同居。 並且當中的絕大部是在關係穩定期順其自然地和伴侶住到一起的,同居時間普遍最長不超過兩年。
情人節的這一週,除了推薦給單身者、姐妹、情人的情人節方案,我們也進行了可愛的小企劃【他和他談談】!第一期,邀請到海苔熊和皮皮兩位鑽研心理學的作者,扮演正反兩方,談談『同居』的議題。你想過跟愛人同居嗎?聽聽扮演反方的海苔熊怎麼說同居,心理研究顯示同居會讓婚後更加不滿?